如何打通關卡,破解瓶頸,讓實驗室的“樣品”變成生產線的“產品”?自貢高新區以一個創新性校地合作模式和一套精準政策組合拳,交出了一份因地制宜“四鏈”融合的自貢答卷。

10月28日,自貢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共建的“自貢創新中心”正式揭牌。自貢創新中心圍繞自貢市“4+3”重點產業布局,聚焦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無人機及通航等主導產業,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大健康等潛在優勢產業,積極引入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招引、培育、孵化科技型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這不僅是新增一個校地合作科技創新平臺,更是自貢立足產業實際,在老工業城市中探索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新路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落子。
模式之新:構建“轉化-中試-孵化”
一體化的新生態,破解成果轉化斷檔難題
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何以難通?癥結常在鏈條斷裂、要素分散。自貢創新中心的“新”,在于其徹底打破了傳統校地合作“單一對接”模式,構建了“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熟化—產業孵化”一體化接力式培育科創生態的新范式。

“我們不再滿足于單一項目合作模式導向,而是從自貢市‘4+3’產業發展需求出發,進行前瞻性項目篩選和全要素培育,‘外引’和‘內育’雙輪驅動,構建‘中試+孵化+基金+場景+人才’新模式,目標是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成果轉化示范平臺”,自貢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李豐波介紹,自貢創新中心采用“一中心一平臺多功能”架構,該模式對遴選出的優質項目實行中試熟化與產業孵化同步規劃、政策與要素同步保障,積極配套創投基金、場景應用、人才引育等支持。從需求端出發,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應用,旨在打造“市場需求—產品供給—技術轉化”的全鏈條創新生態閉環,讓成果落地不再“斷檔”。
機制之活:市場化運營與實績化激勵,確保平臺“活水長流”
要讓創新平臺永葆活力,必須依靠市場化機制和實績化導向。自貢創新中心組建專業化運營團隊,建立項目“征集-篩選-評審-落地-退出”的全周期管理機制,并配套“重實效”的績效考核辦法。
在激勵方式上,創新實行“基礎+績效+獎勵”的梯度支持模式,運營經費與年度考核結果“閉環掛鉤”。更具魄力的是,自貢高新區每年設立2000萬元中試專項資金池,單個項目最高支持500萬元,特別優質的項目可一事一議。采用“先投后股”,補貼屬性和投資屬性各占50%,政府資金既做“雪中送炭”的支持,更做“風雨同舟”的投資。對成功實現產業化落地的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給予中心最高100萬元獎勵,并按照開工、投產、升規等時序節點予以兌現,鮮明樹立了“以落地實效論英雄”的導向。
支撐之實:60億基金引導“耐心資本”,構筑全周期金融支撐體系
科技創業風險高、周期長,離不開“耐心資本”的長期陪伴與精準灌溉。自貢高新區展現出培育未來產業的戰略遠見,構建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撐體系。
在中試項目實施前,經技術、投融、平臺等專家組成的決策委員會共同研判,中試期間充分整合團隊、社會資本及政府多方資源,項目扶持資金采取撥改投、補投參半的方式,產業化投資屬性部分可有序退出,構建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陪跑機制。政府不僅通過“先投后股”等方式與創業團隊共擔風險,更設立了總規模達6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與科創投資基金,旗幟鮮明地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科創基金專注賦能成果轉化項目、產業基金助力擴能促發展。這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金融組合拳,極大地完善了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生態,為區域科技創新注入了最關鍵的資本活力。
平臺之基:“線上+線下”雙軌聯動,創新成效加速顯現
創新不能懸在空中,必須扎根于堅實的平臺土壤。線上平臺資源聚集,一站服務:科技創新數字平臺“貢創匯”集成技術供需、科技金融、創新生態、科技服務等八大服務模塊,實現創新資源“一站匯聚、精準匹配”。

線下成果精準對接,高效推動:在“西交賦能?智聚高新”科技成果對接活動中,中試熟化項目與產業孵化項目并重,10項來自西安高校與高科技企業的項目成果進行了路演,20余位西安專家教授、企業家與與50余家自貢本地企業深度對接,多個項目現場達成合作意向,展現了“政產學研用金”融合發展的強勁動能。
成效已現,未來可期。這一系列創新改革舉措,正持續轉化為看得見的發展實效。目前,自貢高新區已與10余所高校共建研發平臺,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7個;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突破400家。近三年累計實施重大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項目超60項,帶動新增產值超20億元。
同時,總投資1.8億元、占地2.5萬平方米的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B區)正全速建設,將與已投用的A區協同,為“創新-中試-產業化”提供全流程服務支撐。
隨著自貢創新中心這一“創新動能”的激活,自貢高新區正以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更加完善的機制保障,為自貢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科創動力。在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征程中,也為同類地區推動“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提供了“自貢樣板”。
(圖片來源:自貢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