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阿拉善高新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錨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將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激發內生動力的關鍵舉措,在民主法治、文化體制、社會體制、黨的建設四大領域精準施策、協同推進,以系統性改革“組合拳”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深化民主法制改革方面,阿拉善高新區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研究制定《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融入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主線全面融入企業管理、生產經營與文化建設各環節。以“互觀互學”為重要載體,統籌舉辦阿拉善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觀摩會,組織阿拉善盟與烏海市簽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合作共建協議,助力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縱深推進。同時,扎實開展“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民族政策宣傳月集中宣傳活動,面向各族群眾發放宣傳冊2000余份;精心組織“游津門 讀歷史”“游家鄉、知家鄉、愛家鄉”等研學活動5次,廣泛開展“紅石榴”志愿服務、“物物置換 環保同行 共享生活”等群眾活動,積極構建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會結構與社區環境,筑牢民族團結“基石”。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阿拉善高新區深入落實北疆文化建設提升機制,研究制定《推進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2025年任務清單》,持續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創作發布歌曲《駝鹽古道》,推出首部AI音樂短片《烏斯太AI的心跳》,完成紀錄片《駝鹽古道:巴彥木仁蘇木的千年鹽韻》拍攝與發布,舉辦《崛起—烏斯太印記》新書首發儀式讀者見面會及“工業文化蹤尋”采風活動。在此基礎上,著力構建“中央+自治區+盟級”三級媒體聯動機制,截至目前,已在各級媒體發布稿件1300余條,微信公眾號發布內容1640余條。其中,《阿拉善高新區:民族團結開出幸福花》《300秒看家鄉》等重點稿件先后登陸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5000余只候鳥齊聚,濕地成北遷“補給站”》相關圖文視頻信息被CCTV2《經濟信息聯播》、CCTV13《央視新聞》、人民網等多家權威媒體采用,生動展現區域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成效,激活文明發展“引擎”。
攻堅社會體制改革領域,阿拉善高新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充分發揮網格員、樓棟長“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結合實際劃分各級網格267個,配備網格長54人、網格員354人,定期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工作人員政策宣傳、矛盾調解、隱患排查等能力。整合公安、檢察、法庭、司法、信訪、勞動仲裁等重點部門資源力量集中入駐,推動各行業部門按需輪駐,并因地制宜設置信訪接待、法律服務、勞動仲裁、公安業務、工青婦維權、人民調解、訴前調解等12個功能性窗口,持續健全完善綜治中心建設。此外,組織開展“綜治中心在身邊”集中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40余人次,受理各類矛盾糾紛60余件,涉及人數280余人,通過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高效實現“群眾只進一扇門、只跑一趟路、成功辦成事”的基層治理目標,夯實民生發展“地盤”。
強化黨的建設改革工作中,阿拉善高新區深入推進“紅帆引航 暢想未來”宣講品牌建設,構建“學、講、踐”一體化機制,組建“領導干部+企業老總+先進典型”宣講隊伍,組織開展各類主題宣講50余場次,覆蓋2000余人次。認真梳理建立蘇木鎮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完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等機制,其中嘎查清理內部功能機制及功能性指引牌4塊,社區清理19塊,梳理2個蘇木鎮基本履職事項354條、配合履職事項94條,上級收回事項81條。同時,持續健全常態化“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工作機制,梳理各項民生政策和民生項目37條,制作發放“我的一本幸福賬”、民生“一卡通”等惠民政策宣傳冊4500冊,征集意見建議43條,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2個,切實讓作風建設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把牢政治引領“航向”。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