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于1994年的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楊凌農高會”),是我國農業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歷經31屆沉淀,已成為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與農業強國建設的核心平臺。2025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三十二屆楊凌農高會將在陜西楊凌示范區舉辦,本屆農高會以“新質生產力·農業新未來”為主題,緊扣“4541”籌辦思路,從展覽展示、會議活動到長效機制建設,全方位釋放農業科技創新活力,為旱區農業發展與國際農業合作注入新動能。
全景呈現農業新質生產力成果
本屆農高會打破時空限制,以“線下線上融合、館內館外結合、國內國外聯動”的模式,設置室內展、田間展、云上展、海外展四大板塊,構建專業化、場景化、聯動化的展示體系,集中呈現核心種源、智慧農機、農業節水等領域的前沿成果。
室內展作為成果展示核心陣地,總展覽面積達14萬平方米,涵蓋六大專業展館與兩大農文商旅體驗區,還設有一個種子交易大市場。其中,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展)聚焦“政產學研用金服”全鏈條,邀請全國30個省(區、市)的科研院所、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參展,首次實現全國各省市縣政府、省農科院、農業大學全覆蓋;國際農業交流合作展則吸引上合組織國家、非洲國家及荷蘭、瑞典等41個國家的1800余家企業參與,同期舉辦的上合組織農業博覽會,將進一步促進跨國經貿與文化交流。值得關注的是,室內展不僅展示“高精尖”技術,更注重成果轉化實用性,如智慧農機裝備展集中亮相適應旱區作業的智能農機,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展則針對土壤荒漠化防治、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痛點提供可落地方案。
田間展以“365天永不落幕”為目標,圍繞“現代種業、耕地保護、智慧農業”等六大板塊,在楊凌示范區布局11個集中展示點與12個示范推廣點。不同于傳統展會的短期展示,田間展采用“技術+品種+模式”集成式呈現,例如在智慧農業展示點,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作物生長數據,配合AI水肥調控系統,直觀呈現“數據驅動”的種植模式;在農業節水展示點,滴灌、噴灌與旱作技術結合的方案,為干旱半干旱地區提供可復制的節水樣本。同時,田間展聯動城市商業網點與景區,以“周內實訓+周末文旅”模式,全年開展農科研學、農耕體驗活動,讓農民能“帶走技術”,讓游客能“感受農科”。
云上展與海外展則進一步拓展農高會的輻射范圍。云上展加大AI、VR、AR技術應用,打造線上全景觀展、對接撮合與交易平臺,客商可通過數字終端實時查看展館動態、與參展商在線洽談;海外展落地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依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展示中國特色農產品與農機裝備,推動技術與產品“走出去”,目前已吸引上合組織27國及多個歐美國家參與,持續擴大“楊凌農高會”的國際品牌影響力。
搭建農業創新與合作平臺
本屆農高會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合作對接、國際交流賦能”三大核心,策劃會議論壇、成果發布、投資貿易、賽事評獎四大板塊25項重點活動,形成“政產學研用金服”協同發力的格局。
會議論壇板塊聚焦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與行業代表共話前沿。其中,開幕式將邀請知名戰略科學家解讀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路徑;2025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以“農業機械化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匯聚上合組織成員國官員與國際組織代表,發布農業大模型等創新成果;第七屆楊凌種業創新論壇、2025國際蘋果產業科技創新大會等活動,則針對“卡脖子”領域與特色產業,開展技術攻關交流,例如種業論壇將圍繞旱區作物育種難點,推動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攻關。此外,農耕文明研究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世界奶羊產業發展大會等活動,兼顧文化傳承與產業升級,為農業發展提供多維視角。
成果發布板塊致力于打造權威的農業科技“風向標”,通過系統化征集與嚴格評審,集中發布三大類成果:一是“百千項農業科技成果”,包括100項重大突破技術、1000項優秀應用成果與50項高價值農業專利,覆蓋核心種源、數字農業等領域;二是“四新”成果(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針對各地展團與龍頭企業的特色成果開展專場發布,例如陜西展團將推出適應黃土高原的小麥新品種;三是行業研究報告,包括《2025中國旱區農業技術發展報告》《2025中國農業產業投資報告》,為政策制定與企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同時,百名專家服務“三農”咨詢活動將同步開展,讓農民與企業能面對面獲取技術指導。
投資貿易與賽事評獎板塊則聚焦“成果落地”與“創新激勵”。投資貿易板塊舉辦全國農業龍頭企業招商對接、“千商萬戶”采購對接等7項活動,例如陜臺農業合作懇談會將推動兩岸農業技術與資本合作,未來農業產業發展大會則聚焦合成生物等前沿領域的項目孵化;賽事評獎板塊通過第五屆全國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好蘋果2025大賽總決賽等活動,挖掘優質項目與產品,其中“后稷獎”評選已成為農業領域的重要榮譽,今年將從200余項申報成果中選出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的標桿案例。
構建365天永不落幕生態
本屆農高會在辦會模式上實現兩大突破:一是深化市場化改革,讓企業成為參與主體;二是培育會展新業態,打造“常年辦展、辦常年展”的長效機制,推動農高會從“5天盛會”升級為“365天平臺”。
市場化辦會導向貫穿籌備全過程。今年楊凌示范區新組建楊凌會展集團,作為農高會主承辦主體,與涉農協會、創投機構、媒體平臺等開展廣泛合作,多元化籌集辦會經費。在客商服務上,通過AI數字化服務矩陣精準匹配供需,例如根據農產品采購商的意向需求,定向推薦參展企業;擴大農業技術經理人、跨境電商等專業觀眾邀請規模,提升對接效率。同時,農高會強化“招商引資”功能,策劃國際蘋果產業大會、全國農業龍頭企業對接等活動,推動展商向投資商轉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屆農高會邀請“與輝同行”團隊參與,通過直播探訪展館與田間展區,解讀農業科技、推廣特色農產品,既擴大傳播覆蓋面,也為農民拓寬銷售渠道。
會展新業態培育則為農高會注入持久活力。在“常年辦展”方面,今年已成功舉辦春季分會(農資苗木雙交會)與夏季分會(西部農機展),未來將形成“四季辦展”模式;在“辦常年展”方面,1.2萬平方米的線下常年展將在本屆農高會亮相,涵蓋中國供銷產品展、中國好蘋果展等四大板塊,采用“5天展會+360天商超式體驗”運營,集中展示歷屆“后稷獎”獲獎產品與楊凌示范成果。此外,云上農高會平臺持續升級,整合官網、小程序等端口,提供云交易、專家問診等服務,與電商平臺合作開設銷售專區,實現“線上永不落幕”;田間展的20余個展示點全年開放,結合研學培訓與文旅活動,打造“農耕文化+農科研學”新消費場景。
從1994年至今,楊凌農高會已累計吸引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余家機構參展,推動19萬余項農業項目落地。第三十二屆楊凌農高會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通過多維展覽、全鏈活動與長效機制,不僅將成為旱區農業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更將為國際農業合作與鄉村振興提供“楊凌方案”,助力農業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與會期間,中國農業展覽協會副會長楊培生,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仲山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楊凌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副秘書長、展覽局黨組書記李新龍主持發布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