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社區應急服務站!黨員志愿者帶著破拆工具幾分鐘就打開了反鎖的房門,孩子安然無恙。”家住襄陽高新區長安花園小區的李女士至今對今年夏天那場既驚險又溫暖的救援記憶猶新。這驚心動魄的3分鐘,正是襄陽高新區七里河街道以“黨建紅”賦能“平安燈”,探索基層應急治理新路徑的生動縮影。
作為襄陽市首個接入湖北省應急管理平臺的鎮辦級單位,襄陽高新區七里河街道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精準實施5件“暖心實事”,將平安守護送到居民家門口,讓基層治理既有雷霆萬鈞的力度,更有春風化雨的溫度,構建起一道堅實可靠的民生安全屏障。
數據筑基,黨建網格“跑”出動態安全臺賬,讓治理更具精度。襄陽高新區七里河街道率先“吃螃蟹”,創新推出“黨建+數智治理”新模式,依托其成熟的黨建網格體系,深度對接湖北省應急管理平臺,著力構建了全域覆蓋、動態更新的“基層防范一張圖”,為精細化治理裝上“智慧大腦”。率先完成包括三要素場所、防汛、重點區域、重點人群、消防栓、救援路線等7大類數據動態采集錄入;并于2025年新增失能和半失能人群、未成年人防溺水重點對象數據的同時,更新經營性場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數據;計劃2025年新增老舊小區燃氣管道、自建房、加工作坊、化糞池等多項重點數據監測,構建起“黨員帶頭采集、網格聯動處置、智能平臺支撐、數據動態更新”的閉環管理體系,讓每一條數據都帶著“黨建溫度”,成為守護千家萬戶安全的“隱形衛士”。
陣地前移,“紅色驛站”變身“家門口”應急服務站,讓安全觸手可及。作為襄陽市“紅色驛站”發源地,在襄陽高新區應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隊的專業指導下,襄陽高新區七里河街道以長安花園驛站為試點,大膽創新,完成設備標準化、服務精準化和功能復合化三大核心改造,成果將“紅色驛站”這一黨建品牌升級為功能完備、響應迅速的應急服務站,實現服務陣地的戰略性前移。以長安花園驛站為標桿,七里河街道為各應急服務站統一配備滅火器、急救箱、破拆工具等4大類8種應急設備,形成微型應急物資庫,惠及9個居民區、3片自建住宅區及47家商業網點,有效打造“500米快速救援服務圈”,讓“紅色驛站”不僅是黨員學習陣地,更是居民的“定心丸”。超市張老板親歷暴雨積水險情,一個求助電話,黨員志愿者十分鐘內攜帶防汛沙袋趕到,成功保住了貨物。黨員志愿者每日巡查設備,確保“紅燈常亮”、隨時可用,讓居民“心里踏實”。紅色陣地成功實現從“服務黨員”向“服務萬家”的華麗轉身,“平安堡壘”的形象深入人心。
宣教潤心,共享客廳講好安全“家常話”,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襄陽高新區七里河街道聯合物業行業黨委,巧妙盤活并利用社區公共空間,創新打造“共享客廳”安全宣傳陣地,將生硬的安全知識融入居民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成功推動傳統單向灌輸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向居民主動參與、樂于接受的互動新形式轉變。在長春花園“共享客廳”設立應急宣傳崗,通過圖文并茂的宣傳欄,常態化普及防汛、消防、用電用氣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知識;黨員志愿者定期在“共享客廳”開設“安全小課堂”,用居民聽得懂的“家常話”、接地氣的案例分析,配合直觀的實物演示(如使用漏電檢測儀“安全小雷達”現場檢測),向居民,特別是向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快的兒童傳授實用應急技能,讓原本枯燥的應急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直觀易懂;“紅色物業”組建黨員骨干帶頭的“隱患排查隊”,堅持每周巡查樓道,及時勸阻雜物堆放等安全隱患,讓安全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通過“固定陣地宣傳+流動課堂教學+常態化隱患巡查”的立體化宣教模式,讓安全知識從“高高在上”的條文變得觸手可及、易于理解。正如居民趙阿姨反饋的那樣:“這種在‘共享客廳’里的沉浸式學習方式,不僅教會了我們滅火器怎么用、急救包怎么開這些真本事,更讓安全理念像春風化雨一樣滲透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現在我們全家都成了‘安全宣傳員’。”
隊伍強能,專業力量守護“最后一分鐘”,讓響應更極速高效。為實現應急管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防的深刻轉型,襄陽高新區七里河街道著力構建“專業化+智能化+全民化”的立體應急體系,精心打造了一支反應迅速、技術精湛、裝備精良的現代化應急救援服務隊,確保在“最后一分鐘”能夠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組建了一支95人的“應急鐵軍”,其中包括35名經驗豐富的專業救援隊員和60名熟悉社情民意的社區干部、基干民兵,黨員比例超過1/3,充分發揮了黨員在關鍵時刻的先鋒模范作用和中流砥柱作用,并實行24小時戰備值班制度,確保隨時待命。通過季度性開展漏電檢測儀操作、無人機搜救等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隊伍的科技應用能力和專業救援水平,推動應急救援從傳統人力為主向科技智能輔助的轉型升級。首創“沙場聯合共建”模式,整合轄區內4輛自動化運沙車及700噸戰略砂石儲備,構建20分鐘應急響應圈。建立“1+3”跨街道物資調度機制,以七里河應急儲備中心為核心樞紐,能夠快速向團山、紫貞、中原3個街道實施應急物資支援。為確保應急物資在任何時候都能“拿得出、用得上”,實行24小時物資共享機制,物業值班室和社區分別保存應急柜鑰匙,確保居民深夜急需急救箱、商戶突發險情急需防汛沙袋時能夠即時獲取。形成專業隊伍守點、智能儲備保面、全民聯防固網的應急格局,實現從應急響應到風險預防的轉型升級。
經驗輻射,“雙階段”模式打造“七里河樣板”,讓治理成果共享。襄陽高新區七里河街道在基層應急治理方面的積極探索和顯著成效,不僅守護了轄區的平安穩定,更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七里河街道構建“現場示范+模式提煉+體系深化”三維推廣機制,使其探索成果成為區域性乃至全市性的標桿,打造了基層應急治理的“七里河樣板”。以“一張圖”動態管理和“最小應急單元”建設為特色,通過承辦襄陽高新區現場會等形式,生動展示了其在數據賦能、陣地建設、隊伍培養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實際成效。“一張圖”的直觀高效、“一張應急聯系卡”的便捷實用,獲得了與會各級領導和兄弟單位代表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同;創新推出“實地看+現場學”的“雙階段”推廣法,系統呈現從智能應急平臺搭建到社區驛站功能發揮、從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到全民宣傳陣地打造的完整工作鏈條和方法論,確保經驗學習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保障了經驗的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以“六有”(有場地設施、有裝備物資、有工作制度、有人員隊伍、有應急預案、有培訓演練)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持續深化和完善防災減災體系,為區域應急治理現代化提供可量化的實施路徑,有效推動了區域應急治理經驗的輻射共享,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平安襄陽貢獻了“七里河智慧”和“七里河力量”。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