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汽車座艙的“交互體驗”成為AI智造的核心“賽道”。
簡單而言,未來的汽車將不再是一個“出行本體”,而是一個能感知、會思考、有互動的“個人空間體”。
你可以把汽車智能座艙想象為汽車的“大腦+管家”,它能聽懂你說話:比如,“導航去公司”“打開空調”;能識別你的狀態:是否“疲勞駕駛”,有沒有“路怒癥”;還能連接娛樂生活:堵車時候玩玩游戲,提前打開家里的智能家具……
當無人駕駛車輛能自動識別乘客遺留物并觸發提醒,當后視鏡能精準識別駕駛員“路怒癥”情緒并自動調整車輛速度……寧波高新區企業——寧波春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建電子”)所做的,就是為AI造一雙“慧眼”,讓AI擁有“讀懂”人的能力。
“數據”點亮視覺交互“引擎”
“通過深度學習,智能座艙AI模型能學習用戶習慣,并根據用戶需求不斷迭代升級。”春建電子聯合創始人丁盛表示,“而這一切,都基于感知模型AI與座艙數據Data。”
目前,春建電子的多模態數據集已覆蓋200多個真實場景,實現人臉關鍵點誤差<0.5像素、情緒識別準確率約98.5%、手勢識別率達99%。
為了獲取不同情景下的座艙數據,春建電子獨立研發了一套光照實驗室裝備,可通過吸頂燈控制、聚光燈控制、氛圍燈控制及預設場景,模擬上千種情景下的真實駕車環境,獲取實驗數據。
更顛覆的是數據生成方式——通過AIGC技術,系統能自動生成歐洲人絡腮胡、非洲卷發等稀缺特征,解決全球化落地的數據荒。
這套光照實驗設備落地后,許多國內外行業專家都慕名而來。
“從前是我們去觀摩外國的技術,而現在卻是他們過來學習,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意義。”丁盛說,目前,春建電子正計劃將該套設備進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希望有機會參與相關行業標準制定。
依托10PB混合算力池,該公司已累計超1100萬條有效座艙數據,可提供多模態交互解決方案,包含DMS(駕駛員監控系統)、OMS(乘客監控系統)、IVI(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
同時,春建電子還具備儀器設備與硬件模組生產能力,如屏下攝像頭系統、后視鏡系統等。“通過在傳統汽車配件中植入AI模型,我們還能為一級制造商(Tier1)賦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丁盛表示。
技術破局:開源AI生態
在歐盟《智能交通系統戰略》要求50%新車搭載高級座艙功能的背景下,到2028年,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邁向800億美元(數據來源:Gartner,IHS Markit),年復合增長率達10%。僅2025年,中國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占全球市場的25%(數據來源:麥肯錫,羅蘭貝格)。
然而,市場繁榮的背后暗藏技術割裂:傳統供應商采用封閉開發模式,單項功能的開發成本高達上百萬美元,迭代周期長達12個月以上。這種“打補丁式開發”,不僅導致系統臃腫,更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用戶需求。
正是前瞻性預見了行業痛點,春建電子創始人王臣豪做出一個決定——將核心代碼開源。“我們不做‘交鑰匙’工程,而是交給他們做‘鑰匙’的模具。就像手機攝像頭底層識別出用戶面部22個關鍵點,至于這些數據最終是用來做美顏相機還是情緒識別機器人,由廠商自己決定。”王臣豪說。
可以說,當全球AI視覺公司都在搶數據,春建電子卻在造數據的“母版”。
據了解,春建電子開發的“CJCS.ai”平臺注冊即能使用,通過軟件訂閱模式,全球企業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選擇模塊,接入成本幾乎為“0”,產品開發成本較傳統方案最高可降低90%,研發效率提升50%以上。
“最大的社會責任是降低AI門檻。”王臣豪點開官網開源協議欄,“就像當年安卓開放改變手機生態。”
2025年,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已全面接入春建電子“CJCS.ai”平臺,開展教學、課題、競賽等全方面合作。年底前,寧波16所高職院校也將全面接入平臺,通過平臺賬號,學生可免費調用工業級視覺算法。
企業訂閱費反哺的研發資金,也將涌入新的戰場——養老機構用開源代碼開發的傳感器,未來僅靠捕捉老人如廁時輔助的把手即可檢測血壓波動;游戲公司獲得的手勢交互底層支持,讓“切西瓜游戲進化到復雜體感交互”……
從實驗室的光照模擬,到全球座艙數據倉庫,春建電子正以開源之火,點燃智能時代的交互革命。
(圖片來源:寧波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