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10月23日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次重要會議與“十五五”規劃部署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多家外國媒體認為,中國的長遠規劃不僅關乎其自身發展,也將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變局”之中的戰略定力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國展現出強大的戰略定力和發展韌性,這一特質成為國際社會觀察此次會議的重要視角。
《金融時報》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伯特·霍夫曼的觀點稱,這次會議提出的內容更多是延續,盡管當前世界局勢動蕩,中國仍穩健推進其通往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既定規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中國有其優勢:善于謀長局。”報道指出,國際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在實現長遠目標方面具備強大能力,能集中資源辦大事。中國已使數億人擺脫貧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更是在科技領域迅速崛起,并積極推動全球綠色轉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俄羅斯科學院專家扎克利亞濟明斯卡婭的觀點稱,“十五五”規劃部署延續“十四五”規劃的邏輯,并更加靈活,這將使中國能夠對動蕩的外部環境作出快速反應。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評論員伊姆蘭·哈立德發表評論稱,本次會議的重要之處在于重申穩健務實的發展愿景。這一戰略方向有助于中國應對全球不確定性,保持發展勢頭。
巴西《論壇》雜志刊文認為,在實現消除極端貧困這一“十四五”規劃的核心成就之后,中國迎來了“再次彰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歷史性機遇”。
影響世界的五年規劃
國際媒體以及學者觀察到,“十五五”規劃建議因戰略布局和全球外溢效應,將對世界經濟格局及全球治理帶來重要影響。
英國廣播公司發表題為《中國的五年規劃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文章,援引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政治研究員尼爾·托馬斯的觀點指出,五年規劃明確了中國的發展目標,指明了戰略方向。歷史證明,這一系列規劃往往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道稱,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制定的五年規劃始終是其經濟治理體系的核心機制。每一個五年規劃都為國家未來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確立總體方向,其影響遍及全球。該文強調,“即將到來的‘十五五’規劃絕非一份普通官方文件,而是決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30年前發展路徑的最關鍵經濟發展藍圖。”
印度《第一郵報》指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中國的政策動向深刻影響全球供應鏈、資本流向和大宗商品市場。文章特別強調,“十五五”規劃在半導體、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高端制造等關鍵領域的布局尤為關鍵,相關產業政策或將重塑全球競爭格局,并對國際市場價格形成顯著影響。
“熱詞”背后的中國機遇
“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些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中的關鍵詞,已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折射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機遇的期待。
《今日巴基斯坦報》刊文表示,這次重要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進入治理能力持續提升、社會更加和諧、經濟更具活力的新階段。一個更加自信、開放的中國,正致力于與世界各國一道,維護公平正義,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攜手邁向美好未來。
多家俄媒回顧了“十四五”時期中國的改革力度、開放水平與民生改善情況,認為中國經濟在復雜國際環境下實現5%以上的增長,展現出強勁的內生動力,為下個五年規劃奠定堅實基礎。俄媒報道中將“十五五”規劃的部署視為中國向世界發出的“新的動員令”,認為這不僅決定中國未來五年的前進軌跡,也將為動蕩中的全球經濟提供新機遇。
日本朝日電視臺報道指出,公報提出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并推動消費增長。日媒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和多邊合作的經濟政策方向,有助于穩定國際經濟與貿易關系。
英國《自然》雜志、韓國《國民日報》等媒體關注到公報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部署。
科技創新作為關鍵驅動力,正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的整體布局。
加拿大《數字期刊》雜志網站刊文強調,創新是中國保持發展活力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新質生產力”的理念指導下,中國創新體系正從“研發驅動”向“協作驅動”轉型。在經濟、科技和國際合作等多個層面,中國展現出的“發展確定性”,正成為當前世界中難得的穩定力量。隨著“十五五”規劃即將落地實施,這一內生動力有望轉化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強勁力量,為世界各國共享繁榮注入持久動能。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