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以“‘媒’好有約、‘油’我鉆探、‘油’您見證”為主題的“中國石油開放日——走進渤海鉆探”活動在詩經之鄉河北省河間市舉行。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科技縱橫》雜志等媒體記者以及網絡達人、職工子女共80余人齊聚一堂,通過企業展示、技術講解、贈書互動、文藝演出和實地參觀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全面展示了渤海鉆探公司在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實踐成果與責任擔當。
“這只電動小老鼠能幫助鉆井工人把井打得更快嗎?”“沒錯,這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井架穿大繩輔助裝置,原先穿大繩需要15名員工干1個半小時,現在使用了‘電動小老鼠’,只需要5個人干40分鐘!”在第四鉆井公司技能專家工作室,領銜人高華以視頻與實物模型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展示了多項獲國家專利的創新成果。從自動化鉆機配套工具到井下應急系統,每一項突破都體現著“技術引領生產、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刻內涵。
在渤海鉆探第四鉆井公司40689鉆井隊施工的地熱項目現場,紅白相間的鋼鐵鉆塔與藍天白云構成了一幅明快的畫卷。第四鉆井公司黨委書記、經理劉平江介紹說:“我們緊密圍繞‘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部署,堅定不移樹立綠色低碳發展鮮明導向,積極參與地熱能源開發,加快節能、環保、低碳發展步伐,在新能源賽道爭做綠色低碳發展標桿。”
據悉,這個公司前期已完成地熱井23口,進尺11.8萬米,完井吸水、出水溫度和氣舉均達到設計要求。施工現場,智慧井場系統實時調控能耗與排放,泥漿循環利用技術和低噪設備的使用,同樣鮮明彰顯了“綠色鉆探”這個主題。
前來參觀的學生張妍熙說:“以前我爺爺總說,鉆石油可難了。但今天我來這兒看到了很多先進的設備,科技感十足。我長大以后也要成為鉆井技術人員,為祖國鉆石油。”
在第四鉆井公司泥漿技術中心化驗室,一場別開生面的石油科普小課堂正在展開。孩子們、記者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鉆井血液”的傳奇故事,在互動實驗中感知石油與環境共生的科技魅力,“石油綠”悄然浸潤心靈。
“我看展臺上有很多巖屑樣本,可怎么才能知道是否有石油呢?”看到第二錄井公司第一展區內擺放的上百瓶古老巖層樣本,媒體記者和學生們對這些神秘的“沙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
“巖屑是鉆井過程中從地下帶出的巖石碎片,通過顯微鏡觀察、氣測分析等手段,如果檢測到一定濃度的烴類氣體,就可能是天然氣藏存在的信號。”
在另一展區集中展示了渤海鉆探BH-WISDOM自研系列產品,包括鉆井液位智能監測儀、井場氣體無線監測系統、井場雷達邊坡監測儀等。
在活動現場,第一固井公司虛擬仿真培訓系統以“無實物、全沉浸”模式推動技能綠色升級;智能控制系統精準操控注水泥作業,實現能效提升與材料“零浪費”;一系列環保型外加劑產品和低碳固井工作液體系,成功破解復雜工況下的環保難題,并均走在了國際同行業的前列。
本次活動讓公眾近距離感受渤海鉆探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井下作業公司作為協辦單位,根據活動主題原創的現代舞《無名的人》和情景劇《霸33井搶險》,致敬在平凡崗位中每一個努力奮斗的“渤鉆人”。
渤海鉆探將持續強化綠色科技攻關與智慧化建設,在國家“雙碳”目標引領下,努力構建更清潔、更智能、更可持續的能源勘探開發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持續注入“渤鉆力量”。
(企業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