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渤海鉆探國際市場接連傳來捷報,其自主研發的新工具、新技術在玻利維亞和伊拉克項目成功實現“首次”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標志著中國石油工程技術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卓越能力,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再添亮眼成果。
玻利維亞:國產組合伽馬儀器首秀海外,高溫環境表現卓越
在遙遠的南美國家玻利維亞,渤海鉆探自主研發的BH-GNB組合伽馬儀器迎來了其海外首次應用。自項目啟動以來,該儀器已在玻利維亞市場高效完成了3口井的施工任務,創下了連續14趟鉆無故障、累計工作2703小時、單趟鉆最長工作290小時等優異成績。
BH-GNB系統的成功,源于其技術創新。它將數據解碼和深度跟蹤功能有機統一,通過一體化軟件平臺整合了儀器設置、數據處理和曲線繪圖等操作,極大簡化了現場復雜的設備連接流程。面對玻利維亞堅硬地層鉆進產生的高溫挑戰,渤海鉆探提前部署,對3套儀器進行了充分的地面試驗測試,確保了其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成功經受住了嚴苛工況的考驗。
伊拉克米桑:創新工藝破解世界級固井難題
在地質條件復雜的伊拉克米桑油田,渤海鉆探書寫了另一項“首次”。近日,應用于FQCS-105井的244.5毫米技術套管固井經聲幅檢測達到 “優質”標準,宣告了該區塊首例鹽膏層新水泥漿體系的成功應用。
FQCS-105井所在區塊堪稱“地質迷宮”:地層壓力極高、水層活躍、安全鉆井液密度窗口極其狹窄(小于0.02g/cm3),鹽膏層對水泥石的侵蝕更是世界級難題。面對挑戰,項目部迅速成立專項技術攻關團隊,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展開科研攻關。經過12組水泥漿配方的反復模擬試驗,團隊成功優化出抗鹽高密度水泥漿體系,將水泥石的早期強度提高了15%,徹底攻克了鹽膏層對固井質量的威脅,為后續安全高效開發奠定了堅實的井筒基礎。
伊拉克米桑:一趟管柱分層酸化,完井效率大幅提升
在渤海鉆探伊拉克米桑油田,由BHDC-105隊施工的BUCN-217D井順利完成試抽作業,標志著米桑油田首次應用一趟管柱雙封隔器分層酸化新工藝取得圓滿成功。
該井需要對MB21和MC11兩個油層分別進行射孔、酸化、返排求產,最后下電泵合采。傳統工藝需要至少5趟管柱作業,平均耗時長達29.9天。而此次應用的創新工藝,通過在酸化返排管柱上集成雙封隔器與滑套系統,實現了對兩個油層的精準定位與分層處理。結果令人振奮:關鍵工序僅用13.4天即告完成,作業時效實現大幅提升,優勢極其顯著。
渤海鉆探在海外項目連續實現的這三項“首次”突破,涵蓋了高端測井儀器、復雜地層固井和高效完井酸化工藝,充分展示了中國石油工程技術在應對高溫、高壓、鹽膏層、多層系精細作業等世界級難題上的自主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
這些成功實踐不僅解決了客戶面臨的實際困難,保障了項目安全高效運行,更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降低了綜合成本。它們為渤海鉆探進一步深耕玻利維亞、伊拉克等“一帶一路”重點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成功范例,也向世界彰顯了中國能源技術服務企業的卓越競爭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