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代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激情碰撞的時代浪潮中,發展新質生產力意義非凡、影響深遠。8月2日至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行業專家齊聚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聚焦新質生產力,圍繞“新制造、新消費、新生態”展開對話。從技術突破到產業落地,從區域實踐到全球視野,各方觀點共同勾勒出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多元圖景。
新智造:技術領航,“智”啟新程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關鍵技術突破,正掀起新一輪產業創新和新智造浪潮。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啟舟稱,我國具身智能機器人具備全球領先的制造業和場景優勢,正從單點突破邁向智能化升級與行業應用新階段。“如今,我國四足機器人在巡檢、林場防火等場景大顯身手,在危險環境中部分替代人工完成高難度作業,融合效果良好。”不過,他也坦言,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大規模應用尚需3—5年,進入居家領域可能還需要十年或更久,關鍵要在智能技術和安全管控能力上實現突破。
今年,人工智能領域從生成式大模型向智能體轉型成為熱門話題。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CEO王成錄指出,生成式大模型存在成本高、數據消耗大、決策“幻覺”等問題,難以滿足工業場景精準需求,而智能體發展可彌補這一短板。“我們研發的鴻蒙系統構建起設備統一語言,為智能體發展筑牢基礎。”王成錄介紹,這種轉型并非簡單替代,而是讓AI更貼合產業實際。未來,智能體將在連接所有設備的網絡中生長,并相互整合,推動AI進一步發展。
智能制造是全球工業競爭的制高點,我國在硬件技術與裝備、軟件發展上雖有進展,但也面臨挑戰。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水才表示,“我國工業軟件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推動工業軟件與硬件制造數實融合,需多管齊下。”施水才稱,技術融合上,要將AI大模型與制造業數字系統有效結合,借助智能體提升生產自主性;場景拓展上,可利用工業元宇宙等技術解決培訓、遠程協同等問題;制度層面,要解決數據資產入表、碳交易模式等問題,以數據驅動和AI增強推動商業生態發展。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體系最完整的制造體系,智能制造應用空間廣闊,提升潛力巨大。
新消費:需求煥新,活力迸發
新消費的迭代升級是新質生產力在需求端的直接體現,技術驅動的效率變革正重塑消費場景與模式。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項煌妹指出,新消費呈現兩大核心趨勢:一是即時性需求凸顯,“95后”等消費群體期待半小時到半天內收到商品;二是服務業在平臺上發展迅猛,淘寶平臺上發布服務業的商家超1000萬,購買服務業的消費規模超1000億,增速遠超實物商品。這種變革本質是技術推動的效率提升,阿里巴巴正通過AI驅動與新型服務型電商戰略應對,投入構建生態系統,將新型服務業電商視為拉動內需的新引擎。
會展平臺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重要橋梁,在助力消費升級中發揮關鍵作用。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夏聞迪表示,會展業對經濟的拉動效益是1∶9。會展業核心功能是對接交付與品牌傳播,中機國際通過參與國家級展會、打造海外項目帶領企業出海,并構建央企會展傳媒新生態,促進企業與媒體互動,為消費市場注入活力。
在文化領域,中國數字文化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白雪華提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需聚焦中華文化數據庫建設與新型消費者培育,中數集團正通過中華文化語料庫、沉浸式主題園區及非遺國禮項目,推動中國文化符號走向世界。
新生態:協同共進,區域騰飛
“我們的無人機能在7小時內從全國任意一地飛抵另一地。”聯合飛機集團董事長田剛印認為,黑龍江省“造飛機”的生態將形成規模,成為示范。2年前,他看中黑龍江的航空工業基礎和廣闊應用場景,來哈爾濱投資建廠并成立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聯合飛機將十余個供應鏈企業引進黑龍江,促進了當地低空經濟生態的形成。
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離不開多領域協同的新生態。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尚希指出,體制機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前提與基礎,三者相輔相成,共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筑牢根基。地方政府需結合本地實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吸引先進技術和創新要素聚集,讓新質生產力自然涌現。企業要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接納新質生產力,如整合產業鏈資源催生科技成果。
在資本層面,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認為,新質生產力投資需發揮體制優勢,通過提高國有資本容錯度、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及稅收優惠吸引資本,同時利用金融科技實現科技型企業無抵押快速貸款。從全球視角看,新加坡智象集團主席高群耀認為,“中國科技已從開源使用者成長為生態創建者,當下時代變幻莫測,企業家們與其卷贏,不如更聰明地努力;與其等待未來,不如定義未來,用AI點燃新質生產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