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變身為處理固廢的“城市凈化器”,無人駕駛礦卡在智慧礦山間穿梭,特種混凝土助力大型工程建設……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金隅集團陜西、山西、河北片區企業調研采訪,感受到了科技賦能建材企業發展的“數智化”魅力。
在陜北黃土高原腹地,一座座山峁與一條條溝壑縱橫交織的米脂縣,一座現代化水泥工廠矗立于東山梁工業園區。當夕陽為廠區鍍上金輝,智能化中控室數據仍在有序跳動。
這里是金隅集團旗下米脂冀東水泥有限公司。近年來,該公司打造了一條采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藝技術的生產線,使用上游企業排出的電石廢渣替代石灰石等原料來制造生產通用硅酸鹽水泥。該公司黨總支書記、經理盧鋒自豪地介紹,“這條生產線年產水泥100萬噸,處理電石渣等工業廢渣70余萬噸,實現較好的上下游產業融合,成為消化固廢的‘凈化器’。”
綠色低碳的實踐也在陽泉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上演。通過優化工藝、調整配料等方式,該公司全面實現礦山開采“零排廢”。記者在該公司石灰石礦區看到,8輛無人駕駛礦車正按照5G傳輸的指令有序作業,按規定路線運行、精準對接挖掘機卸料點。
“這是國內水泥行業首個純電動、數字化綠色智慧礦山項目,我們與中國聯通聯合開發‘采—運—排’礦車無人駕駛項目,突破了挖掘機與礦卡協同、弱信號導航、智能配速等關鍵技術,為水泥行業智慧礦山建設樹立了標桿。”陽泉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經理肖永鋒說。
除了智慧礦山建設,陽泉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還研制智能在線分析配料系統等,以智能化改造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據了解,智能在線分析配料系統將生料成分檢測頻次從每小時1次提升至每分鐘1次,配合水泥專家優化控制系統,使產品質量穩定可控。在煤粉制備車間,自動巡檢機器人結合AI視頻分析技術,使關鍵設備故障率降低15%。能源管理系統的峰平谷用電分析模塊通過自動調整磨機運行時段,每年節省電費支出約300萬元。
在河北邯鄲金隅太行商砼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創新賦能一系列新型混凝土產品研發,助力一批標志性精品工程建設。近年來,該公司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成功研發出清水混凝土、耐高溫混凝土、道路專用混凝土、植生混凝土等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能與應用場景的混凝土產品,運用于邯鄲高鐵東站、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邯鄲機場等重點項目中,保障了項目順利建成。
據悉,未來,河北邯鄲金隅太行商砼科技有限公司還將聯合高校共建混凝土現代化研發中心,重點突破高精尖產品技術壁壘,加速攻關契合市場需求的特種混凝土技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