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車輛進出卡口要人工核驗單據,遇上高峰得等1個多小時;現在,只需在電腦前提交卡口電子放行申請,審批后就能拿到通行碼,車輛出入實現‘秒過卡’,不僅貨物周轉快了,還省了不少開支。”近日,大連耐卓木業有限公司業務主管薛罡對記者說。這樣的變化,正是2017年遼寧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大連海關以制度創新破解開放發展難題的生動縮影。
8年間,大連海關打造“云系列”等創新品牌,圍繞“大宗商品+改革”“保稅+”等領域,先后推出多項創新舉措,4項舉措入選國務院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并在全國復制推廣,11項獲海關總署備案,50項創新案例入選遼寧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并在全省復制推廣。今年1—9月,遼寧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值938.1億元,占遼寧省外貿16.6%,成為東北振興重要增長極。
“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薛罡提到的“秒過卡”便利,源自大連海關自主研發的保稅智能化卡口系統。在大窯灣綜保區卡口控制室,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系統核心模塊:通過卡口電子核放單實現貨物信息自動采集、對比,聯動企業ERP系統搭建綜合查詢模型,全流程無紙化操作讓通關效率提升60%以上。
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大連海關的“云系列”創新落地見效。在大連海關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點開出口貨物檢驗檢疫證書云簽發平臺,屏幕上便實時顯示證單簽發進度。目前平臺已累計簽發40余萬份證單,覆蓋輸送194個國家(地區)的23大類產品,占出口簽證業務的90%以上。企業不用跑現場,最快1小時就能拿到電子證書。
針對跨區域監管堵點,大連海關還聯合沈陽海關、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推出進口食品檢驗檢疫證明電子化模式。在大連港進口食品查驗現場,工作人員用手機掃描貨箱二維碼,就能調取電子證明。該工作人員說:“以前企業要拿著紙質證明在多部門間跑,現在信息互聯互認,通關時間減少50%。”
8年來,大連海關還推出“倉儲貨物分類監管”“飛機保稅融資租賃”等10余項“保稅+”舉措,推動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大窯灣綜保區等平臺,成為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順暢銜接內外循環的“雙循環”關鍵樞紐。“我們通過制度創新,把‘改革紅利’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大連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處長張茂盛說。
靶向服務消除外貿痛點
“大連港現在是我們向日韓供應混礦產品的重要支點,‘保稅混礦’政策幫我們打通了亞洲市場通道。”力拓鐵礦中國區總經理陳勝說。大連海關首創“大宗商品+改革”舉措,在東北首次落地鐵礦石“保稅篩分”、進口銅精礦“保稅混礦”業務,還推出海關保稅船供燃料全鏈條監管新模式,推動全國首單保稅液化天然氣岸基加注、東北地區首單保稅高低硫燃料油混兌等業務落地,讓大連港成為國際航行船舶的“能源補給站”。
在半導體產業領域,大連海關的“零延時”監管為企業帶來巨大便利。在大連自貿片區半導體材料倉庫,海關關員用手持終端掃描貨物條碼,實時調取監管數據:“我們通過設備零配件便捷監管、危險品數智化監管等措施,保障高精尖原料24小時快速流轉。”
汽車出口領域的海關服務創新更具科技感。在大窯灣保稅物流中心,當AI高速攝像機對出口整車實時拍攝,屏幕上便會瞬間顯示出車輛識別信息。這是全國首創的出口汽車全鏈條車速通監管模式,通過AI識別實現“秒級入冊”,開辟了整車及散件出口便捷通道。目前,奇瑞、一汽等品牌的項目已進駐該中心,累計出口整車貨值2.9億元、散件貨值3億元。
“以前出口鋰電池的塑料包裝如果想再次用于出口,就必須運回國內,由海關重新進行檢驗,成本很高。”大連泰星能源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藤黎紅說。這種困擾,被大連海關的出口鋰電池循環包裝監管新模式破解。該模式通過“一箱循環”檢驗,利用電子標簽作為循環箱的唯一身份標識,對循環箱“一箱一碼”全流程追溯,實現包裝箱循環使用,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1.3億元。此外,定制化服裝智能化監管模式推動高端定制服裝出口增長,“稅優選”模式為企業精準匹配自貿協定優惠稅率,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我們的創新始終圍著企業需求轉,既要破解當下難題,更要培育長遠動能。”張茂盛表示,大連海關將繼續聚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讓制度創新成為遼寧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