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空地機器人協同無人化技術”亮相決賽舞臺、“高山馬蹄大黃高效低碳加工技術”獲得陣陣掌聲,2025年湖北省鄉村振興實用技術大賽正以“實用”為錨點,將一批實用技術成果轉化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打通農業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11月12日,這場由湖北省科技廳主辦、總獎金達600萬元的賽事在武漢收官。

經過高手過招、巔峰對決,最終,林下“靈芝·赤松茸”高效循環增值技術、蘄艾良種良法種植技術、陽新柑橘綠色提質與設施增效技術體系、“種子芯片與科技智缽雙擎”瓜果高效技術、稻麥輪作“噸半糧”周年豐產高效雙配套技術獲得一等獎,空地機器人技術等10項技術獲得二等獎,數智低碳養羊技術等25項技術獲得三等獎。
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馮艷飛表示,大賽立足民生、以賽為媒,匯聚創新資源,激發人才活力,加速成果轉化,讓更多實用、管用、好用的技術在荊楚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據了解,參賽的15項技術,符合當前湖北省產業發展實際需求,都有很好的“實用性、創新性、推廣性”,對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有關鍵支撐引導作用,為地方科技部門找到了工作重點,為高校院所組織科技攻關提出了新思路、新辦法。
本次大賽以“創新賦能·科技富民”為核心,經過地方賽到決賽的層層篩選,15項聚焦糧油高效生產、動物健康養殖、智能農機裝備、現代農產品加工、道地藥材種植等多個領域的技術脫穎而出:監利的“油菜花海定制化技術”串聯農旅融合,京山的“優質香稻產業鏈技術”重塑產業價值,神農架林區的林下“靈芝·赤松茸”高效循環增值技術、蘄春的“蘄艾良種良法種植技術”瞄準區域特色品類——這些技術聚焦實用、實效,既有“噸半糧”“生態循環”等產能升級方案,也有“智能裝備”“低碳加工”等新質生產力加持,精準匹配鄉村生產的痛點與農民增收的難點。
大賽創新采用“路演+推薦官+大眾投票”的評審機制,既以專家視角把關技術專業性,也以市場維度檢驗落地可行性。大賽不僅是湖北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600萬元獎金池的背后,是湖北對“技術下沉”的真金白銀投入——通過賽事搭建技術轉化平臺,推動“良種、良技、良法”向縣域、向鄉村滲透,最終讓技術變成“田間地頭的生產力”,為強縣工程注入科技動能,以技術突圍實現鄉村振興的高質量躍遷。
(受訪單位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