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的農貿市場里,消費者的手機不再只是支付工具,還成了便攜的“公平秤”;商戶攤位前一張張“笑臉”“哭臉”標識,成為顧客選購的“風向標”;“先行賠付”制度讓維權不再難,信用積分管理讓誠信“看得見”……一場以智慧化、信用化、法治化為核心的農貿市場監管變革,不僅優化了市場運營效率,也為消費者和商戶打造了更加可靠、便捷的交易生態。
智慧賦能,手機成了“放心秤”
“以前總是擔心秤不準,現在只需把手機往上一放,心里就踏實了。”11月7日,在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德誠農貿市場,正在購物的陳女士笑著說。
陳女士提到的“手機變砝碼”,是廣西市場監管局創新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消費者只需將手機在市場入口、肉類水產等重點區域設置的標準秤上稱重,并貼上克重標簽,便可將其作為“參照砝碼”,隨時核驗商家電子秤的準確性。目前,全區已設立此類服務點425個,有效遏制了“鬼秤”現象。
此外,廣西市場監管局還創新推行“互聯網+智慧農貿”監管模式,依托廣西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追溯平臺“桂食安”生成商戶主體碼。

廣西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處處長姜正利介紹,農貿市場內每個攤位懸掛的“商戶主體碼”猶如一張“電子身份證”。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商戶信用評價、食品快檢結果、肉類溯源信息等。監管部門則通過“桂食安”平臺對經營主體進行全過程監控。
“一掃便知,買肉買菜更安心。”防城港市民黃先生表示,信息的透明化大幅提升了購物的安全感。
在防城港市港口區八爪漁城市廚房農貿市場,經營戶李老板的攤位前貼著醒目的“笑臉”標識。“自從上了‘紅榜’,老顧客更信賴,新顧客也愿意來,生意確實更好了。”他笑著說。
廣西還推出農貿市場積分管理和“笑哭臉”信用公示制度,每月對商戶進行量化評分,依據得分情況動態公示“笑臉”(紅榜)或“哭臉”(黃榜)。年度得分較高的商戶更有機會獲評“金牌誠信經營者”,并享受減免租金等激勵措施。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公示“笑臉”商戶3829戶、“哭臉”商戶63戶,成功樹立了“守信受益、失信受戒”的鮮明導向。
制度護航,從“管行為”到“建生態”
“遇到問題直接找市場方,賠付很快,不用再和攤主扯皮。”消費者劉女士對市場實行的“先行賠付”制度贊不絕口。防城港市八爪漁城市廚房農貿市場總經理賈瑞敏也表示,“信用積分”和“先行賠付”這兩項措施,切實為市場管理解決了諸多難題。
“市場監管各項制度落地實施后,市場的整體營商環境實現了質的提升,食用農產品的食品安全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客流量顯著增長,消費糾紛大幅減少,群眾更愿意前來我們這里采購消費。”賈瑞敏說。
目前,全區已有320家農貿市場建立并嚴格執行該制度,累計賠付金額達1.73萬元。廣西梧州市更是創新推出“黨員先行賠付專崗”,針對小額糾紛實現“30分鐘響應、24小時辦結”的高效處理機制,顯著提升了消費者的滿意度。
“我們不再僅僅是單打獨斗的執法者,而是更像協調者和服務者。”防城港市德城農貿市場轄區市場監管所所長謝宴良深有感觸地說。通過精心設計的制度安排,廣西市場監管部門成功激發了市場開辦方的管理積極性,推動經營戶從“被動接受監管”轉變為“主動爭當先進”,進而構建了政府、市場和消費者三方共贏的治理新生態。
截至目前,廣西已有320家農貿市場成功實施“十個一”監管服務舉措,監管服務覆蓋率達到47%。姜正利表示,下一步廣西將繼續積極探索AI智慧農貿監管模式,加快推進“法治化、智慧化、信用化、網格化、社會化、專業化、預防化”的綜合治理體系建設,旨在讓民眾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