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十五屆全運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在廣州開幕,這是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大型體育賽事。作為十五運會唯一一項跨越粵港澳三地的比賽——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同期舉行,為粵港澳三地深度融合發展貢獻了“全運經驗”。
本次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賽程231.8公里,從珠海博物館出發,經港珠澳大橋進入澳門,再由大橋前往香港,途經香港迪士尼樂園后返回。比賽期間,選手們共6次穿越三地口岸,全程無間斷騎行,創下了全運會史上賽道最長、跨境次數最多的紀錄。為此,賽事組委會開創性地通過人、車、物集成無線射頻以及人臉識別、北斗定位等技術,實現通關“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
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介紹,賽事組委會首創“前置查驗、封閉運作、無感通關”新模式,破解在不同體系下人員、物資、信息等關鍵要素高效便捷流動難題,為大灣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融合發展積累寶貴“全運經驗”。
為保障賽事順利進行,粵港澳三方緊密協商,通過先進科技與高效協作機制,全力打造順暢、便捷的跨境通關體驗。
賽事采取“前置通關查驗+閉環管理”創新模式。賽事委員會在賽前已完成所有相關人員的身份資料收集及核實,并交予內地邊檢及香港入境處審批,建立雙方互認的入境“白名單”。只有在“白名單”上的人員,才可以進入閉環區參賽和出入境。
在賽事期間,運動員佩戴全球定位系統手環、安裝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設備。同時,賽道沿線設有直播監控及無人機視察系統,實時掌握所有參賽人員的動態與位置。
此外,每位運動員和每輛物資車輛均綁定相應磁片,并搭載對應的信息數據,當運動員和車輛即將通過關口時,信息就能第一時間被讀取,并傳輸到后臺,實現零延時、零等待、不踩剎車的“無感通關”體驗。
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這種跨地域的合作模式,不僅確保賽事能夠順利舉行,更有助于促進大灣區民心交流,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全面提升整體舉辦大型賽事的能力,也為大灣區的未來合作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奠定穩固的基礎。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