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的“花生、甘薯、馬鈴薯大面積豐產優質和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下設課題“甘薯大面積豐產優質和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在湖南郴州蘇仙區完成現場測產驗收。在當地千畝示范方種植的濟薯26實測鮮薯平均畝產達3745.3公斤,較當地傳統種植鮮薯產量提高852.8公斤,增產幅度達29.48%。

“中南甘薯大面積豐產優質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千畝示范方基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五蓋山鎮栗木水村。以薯干加工為主的種植加工業一直是支撐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全鎮甘薯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
課題負責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海燕介紹,項目組近年來通過新品種與配套新技術在五蓋山鎮的連續推廣應用,助力基地鮮薯平均畝產達2892.5公斤,遠超湖南省平均單產水平,為當地這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然而,該基地為中南地區典型的丘陵山地甘薯產區,土地瘠薄酸化、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經濟效益提升力不足等問題限制了產業的現代化轉型升級,因而實現千畝連片大面積豐產的難度依然比較大。

千畝示范方負責人、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張道微介紹項目在基地的落實情況時稱,該項目核心示范區以豐產優質和全程機械化為目標,集成了適宜中南地區丘陵山地的甘薯大面積豐產優質栽培技術模式。基地實現了鮮食與薯干加工專用型品種濟薯26脫毒種苗的統一供應,通過冬作油菜壓青培肥、畝施1.5噸深度發酵有機肥作基肥、土壤酸化緩解等地力提升措施,結合水肥一體化精準供給、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實現了鮮薯產量和品質的顯著提升。同時,基地通過機械選型,配備了適宜丘陵山地的起壟、施肥、移栽、覆膜、滴灌鋪設一體化作業機械和低損傷采收機械等設備,結合水肥一體化設施和地膜覆蓋控草等措施的應用,實現了甘薯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此次測產結果顯示,千畝示范方種植的濟薯26不僅產量和增產幅度大大提升,甘薯的關鍵品質指標也提高了15.2%。此外,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的應用,促進當地機械化率達91.5%,標準化率提高到了95.7%,基地的勞動力投入減少52.9%,作業總成本節約7.2%,每畝經濟效益提升551.58元,節本增效達23.74%。測產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基地集成的關鍵技術成熟,可直接推廣應用于丘陵山地的甘薯生產,為中南薯區大面積豐產優質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