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場“云眼”智慧系統,實現鐵路貨運作業安全無死角監控;無人叉車,能在車廂狹小的空間、站臺區域內靈活移動;95306接取送達管控平臺,讓鐵路貨運從受理、發貨、到達、交付等過程全流程電子化……這些“科技+”技術的運用,不斷顛覆著傳統鐵路貨運模式,在科技賦能下,鐵路貨運正在“金蟬脫殼”。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鐵路物流中心新安江營業部車間主任周俊琳,既是科技創新的參與者,更是受益者。鐵路貨場作業人員多、環節多,一直以來如何有效防范作業過程中的違章行為,成為管理的一個“癥結”。為能夠及時發現并杜絕違章作業,作為“周俊琳勞模工作室”的領銜人,周俊琳主動帶領團隊參與到貨場“云眼”智慧系統的模塊研發。“云眼”系統采用AI技術,在貨場內通過在各個關鍵區域設置的高清攝像頭抓取違章現象,并對違章作業進行智能監測、實時提醒和事后分析,經過二代研發還能精確到具體違章人員和對應的負責人。
周俊琳所在的營業部主要運輸各種飲品,來回穿梭的叉車是安全防控的重點。“云眼”智慧系統通過叉車司機胸口佩戴的智能卡,可隨時捕捉如叉車司機未正確佩戴安全帽等違章行為,系統自動識別到違章人員,并通過短信推送到本人、企業負責人以及鐵路管理人員手中,確保違章問題及時反饋和糾正。
在裝卸車繁忙作業點的朱家埠貨運站,叉車司機的飽和作業量給安全帶來更大的壓力。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周俊琳對接相關企業,攻關采用無人叉車來替代人工駕駛叉車備貨。團隊從鐵路安全專業角度出發,全程參與項目每個細節。無人叉車采用的是一體化鑄造底盤和可折疊、可左右側移的貨叉,配備原地360度旋轉功能和3D激光定位技術,讓無人叉車可以在站臺空間內靈活移動和插取貨物。同時無人叉車配備360度避障系統,讓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相比傳統的人力操控,無人叉車優勢顯著,可24小時連續不間斷作業,有效提升裝卸效率,成為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顯著標志。
為實現全鏈條降本增效,周俊琳團隊全面承接全路首個95306接取送達管控平臺試點工作。全力配合開發全流程電子化系統。系統研發使用后,汽車司機(客戶)通過手機即可完成任務接收、進出站申請、吊裝預約,單據處理時間從1小時壓縮至幾分鐘,短駁車日均運輸頻次從3趟增至5趟。該模式實施后,水泥熟料鐵路運輸占企業總運量的四分之一,年減少粉塵灑漏80%,節省道路維修成本超50萬元,為“藍天保衛戰”注入鐵路力量。
從傳統貨運到“科技+”,周俊琳團隊用科技讓鐵路物流實現了既“省錢”又“省心”,不僅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了實踐樣本,也為推動鐵路從“傳統運輸者”向“現代化物流服務商”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更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鐵運科技動能”。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