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團從上海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程,奔赴極地冰原。此次考察中,中鐵建工集團選派32名成員隨團出征。在零下30℃的極寒、12級烈風的考驗下,這群冰原建設者將用新設備、新工藝破解建站難題,續寫中國南極科考的基建新篇章。
據介紹,中鐵建工集團的10名隊員承擔中山站衛星地面站二期工程建設任務。他們將為這座南極科考信息樞紐加裝“數據快車道”。該工程建成后,將大幅提升南極科考數據的實時傳輸速率,為冰川觀測、大氣研究等項目提供更穩定的通信支撐,彌補現有站區通信容量不足的短板。
另一邊,在建設進入沖刺倒計時的秦嶺站,隊員們將全力推進主站區室內裝飾、機電收尾,以及觀測棟、罐區、碼頭建設,同時承擔新能源系統維護任務,確保秦嶺站在2026年2月底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若把秦嶺站主體結構比作骨骼,外幕墻比作皮膚,內部舾裝就是搭建‘器官’。”中鐵建工集團南極秦嶺站裝飾負責人馬斌的比喻,道出了此次建站的核心工藝思路。據介紹,此次秦嶺站室內施工將采用船舶建造領域的舾裝工藝,所有構件均在國內工廠預制,運抵南極后直接組裝,大幅提升施工精度的同時,減少了現場施工對南極環境的干擾。
“智能化是秦嶺站與我國此前南極考察站最大的不同。”中鐵建工南極項目經理鄭迪介紹。此次出征,中鐵建工將為秦嶺站搭建智慧倉儲、安消一體化、綜合管控三大平臺,通過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操控南極站”。
“以前物資庫存靠人工盤點,現在,智慧倉儲系統能實時監測每塊板材的位置,缺貨時自動向國內發預警;安消一體化平臺裝有溫感、煙感、有害氣體傳感器,一旦發現異常,10秒內就能向隊員手機和國內監控中心報警。”鄭迪舉例,極夜期間,國內技術人員可通過綜合管控平臺遠程調節室內溫度、啟動通風系統,若設備出現故障,還能通過高清攝像頭指導現場隊員維修,避免極夜冒險作業。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