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為什么可以分身?還可以拐彎?甚至可以隱身?磁鐵在空中懸浮漂移,背后的原理是啥?“奮斗者”號從萬米海底上浮,有什么“秘密武器”?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中國科學院第八屆科學節找到。
11月1日至2日,本屆科學節北京主場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國家植物園南園)舉辦,共設置“嗨劇場”“創新展”“創工坊”“零距離”“科學之美”“科創薈”6大板塊,吸引公眾走進中國科學院,感受科技魅力。
在現場,公眾可以聆聽院士專家的科學思想、科學觀點,觀看科普劇、科學實驗秀、科學魔術等精彩的科學表演,了解江門中微子實驗、超導量子計算機等重大科研成果,領略四大系列科考船以及深海裝備體系的風采,體驗“腦機接口”“空間科學實驗”“水下電話機”等科學實踐,還能走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觀摩科研日常。
光的奇幻之旅、“輕功大師”小微球、玩轉“空氣炮”……在“創工坊”A區,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理化所和力學所等單位,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實驗秀與一系列妙趣橫生的互動游戲。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小朋友們興致勃勃地排起長隊,爭先恐后地體驗科學魅力,探究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知識。

戴上數據采集手套,就能遙控指揮靈巧操作機器人,你的手部做什么動作機器人就跟著做什么動作。在“創工坊”B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帶來的靈巧手展示,吸引了大批公眾駐足圍觀。
“這套設備穿戴在人的身上就可以實時采集人手的精細動作,把采集到的數據再映射到仿真環境中,我們就看到了屏幕中的仿真手復現出人手的相應動作,同時機器人也可以做出相應的動作。”現場講解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套設備可以幫助和代替人類完成許多操作任務,可應用于科研、服務、工業等多個領域。
在“嗨劇場”,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與觀眾分享科研人生,講述了他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展現了科學家的精神和情懷;科普劇將科學家、科學知識與兒童劇、脫口秀、演講、實驗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合,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了科學的魅力和科學家的精神風貌。
在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專屬的“零距離”板塊,全新引入的“通關零距離”打卡模式,邀請公眾手持“通關文牒”,走進實驗室與一線科學家面對面交流,開啟一場沉浸式的植物科學探索之旅。參與者既能在科研人員指導下親手學習壓制植物標本,也能系統了解從芳香植物到葡萄等多種經濟作物的應用與產業化發展,以及紫花苜蓿、高粱等飼草作物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此外,公眾還能親身體驗激光雷達技術如何應用于植被調查,并一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奧秘。
本屆科學節的主題為“嗨,科學!——好奇探索未知,科學連接未來”,向社會全面展示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創新進展和科技創新成果,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