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病蟲害防治成本高、農藥依賴大、藥物殘留多、鮮果污染重……長久以來,這些突出問題一直困擾著茨農。10月30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立項支持、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持的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有機枸杞生境優化與微生態調控植保新模式研究”項目通過專家驗收,將為枸杞產業提質增效及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枸杞作為藥用植物,有一個特點叫‘順境出產量,逆境出品質’,如果我們從這幾個因素來調控周期,就能讓它按照預想的方式來發展,提高功效物質含量,從而提升藥用價值。”項目主持人、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李鋒告訴記者,圍繞枸杞藥用品質的提升,團隊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即怎么打藥好、好藥怎么用、怎么不用藥?!拔覀兏淖兞恕娤x殺蟲,見病防病’的傳統做法,主要采用環境生態因子中對枸杞害蟲有抑制作用、對天敵有促進作用,并且對樹體保健有優化作用的因素來調控枸杞?!彼f。

該項目針對枸杞病蟲害防控中存在的植保策略陳化、技術效果不穩、化學農藥依賴大、綜合防控手段匱乏、枸杞藥材品質有待提升等關鍵問題,從枸杞園生境、害蟲、樹體間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影響與相互制約入手,以水、光、氣、土等關鍵生境因子的優化操縱為基礎,以完全不用化學農藥為原則,以促進枸杞樹體生長和抑制害蟲發生發展為切入點,開展了枸杞生境優化與微環境調控抑制病蟲為害、保護利用天敵(授粉昆蟲)、增益中性昆蟲及促進樹體保健的研究。
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團隊建立植保新模式試驗示范區1個,面積60畝,示范基地6個,面積2萬余畝;制定標準2項,授權專利5項。植保新模式通過抑制害蟲的取食、棲息、交配、產卵及空間活動行為,對主要害蟲種群總體調控效果達80%以上,使主要病害發病率降低75%,對枸杞樹體保健及枸杞多糖含量和甜菜堿的積累有促進作用,也為枸杞實現農藥減量替代提供了新技術和新途徑,為枸杞回歸藥材屬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下一步,我們將把種植區周邊的非農業生態系統納入研究范疇,加強對中性昆蟲的研究,深化標靶及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轉化應用,助力我區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崩钿h說。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