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的雙向賦能,既是我國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動力。10月27日至30日,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金融街舉行,主題為“創新、變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發展”。在今年的論壇上,“科技+金融”是多場活動的核心議題,金融業的創新與變革,離不開科技的參與與賦能。
“構建全鏈條智能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深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推動養老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筑牢金融安全與科技治理體系。這是首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在28日的金融科技大會上,北京市副市長孫碩表示,面向“十五五”,北京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強化金融科技的引領作用。
政府對于金融科技政策的關注,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的發言中亦有體現。朱鶴新表示,人民銀行高度重視金融科技工作,正在通過政策推動、試點帶動、標準規范等措施推動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論壇期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一系列金融標準,涉及數字治理、智能監管和場景落地等領域,為全球金融科技規范提供了支撐和樣板。
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已經落地成為成熟的金融應用。在29日的金融與科技雙向賦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南京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葉照提及,銀行正在深化數字化轉型,將數字技術能力全面融入業務經營管理。廈門國際銀行首席信息官王豐輝舉例說,區塊鏈等技術對國際金融活動的合規性和可追溯性起到了顯著的助力作用。
“無論是科技還是金融,落點都是服務于高質量實體經濟的發展。”山西財經大學副校長張文龍評論說,科技與金融在產業生態中的融合具有必然性。
在28日的“科技驅動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升級”論壇上,現場企業提供了許多鮮活的案例。招商銀行總行公司金融總部副總經理林健介紹,招商銀行積極運用科技賦能,構建企業碳排放核算體系,搭建ESG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并利用AI大模型提升綠色信貸識別效率。
從實踐來看,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已深度融入資本市場全鏈條,從企業上市預先審閱到智能投顧服務優化,顯著提升了市場運行效率。國泰海通首席信息官俞楓表示,人工智能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成為新質生產力核心載體。
“作為一家證券公司,我們前瞻布局,落地千億級參數垂類大模型,在智能服務、投顧、投研等九大領域全面應用。”俞楓表示。
作為科技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產業對科創產業的發展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今年的論壇年會繼續邀請工信部合作承辦了金融賦能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議題活動,并舉行了以“生態共建:深化金融與科創產業全球協調發展”為主題的企業家圓桌會議。
圓桌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原黨組成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郭蘭峰表示,金融與科創深度融合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
“未來,要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暢通科創企業融資渠道,推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向關鍵技術領域和前沿產業;鼓勵金融機構加快產品與服務創新,為不同階段的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郭蘭峰強調。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