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這份行業期盼已久的文件,以清晰的藍圖指明了新時期孵化器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明確提出了孵化器產業孵化屬性,培育卓越級孵化器,對我們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正在山西長治進行的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產業孵化多年探索實踐,深感振奮,更倍感責任。
新定位:錨定產業孵化,服務新質生產力
《管理辦法》最鮮明的特征在于其強烈的產業屬性。文件20多次提及“產業”,旗幟鮮明地要求孵化器“助力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精準回應了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需求。
卓越級的產業導向:文件設立“卓越級”孵化器,首要標準即是“強產業屬性”,要求聚焦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這與東湖創業中心當前在山西長治深入探索的“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產業孵化”實踐契合。我們認識到,未來孵化器必須深度融入特定產業鏈條,成為產業創新的重要推手,而非僅僅是企業的物理空間提供者。
功能定位的升華:新版定義強調孵化器是“為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全周期、專業化服務”的機構,其核心功能最終落腳于“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標志著孵化器從以往側重企業個體培育,升級為服務產業整體創新生態構建的關鍵節點。
新動能:強化核心能力,告別“二房東”模式
《管理辦法》通過科學設置指標,引導孵化器苦練內功,實現高質量發展:
聚焦企業成長與質量:新增“上年度新增注冊企業數占比不低于20%”“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占比不低于30%”等指標,引導孵化器回歸“培育源頭創新企業”的本源。最核心的指標“上年度不少于30%的在孵企業營業收入或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超過20%”,直指孵化服務的終極價值——推動企業快速成長。
倒逼服務能力升級:“上年度除房租及物業之外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0%”(標準級)及卓越級“近兩年每年服務和投資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不低于50%”的要求,是破除孵化器“二房東”依賴癥的硬約束。這要求孵化器必須提升專業服務價值,拓展咨詢、投資、技術、市場等多元化收入渠道。
強調人才與投資賦能:卓越級標準明確要求“復合型人才或領軍人才牽頭”“具有一支高水平專業孵化服務隊伍”“能夠聯動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強投資賦能”(要求10%股權投資或20%融資覆蓋率)。這為孵化器構建核心競爭力指明了方向——人才是根基,資本是翅膀。
新機遇:整合存量資源,探索行業孵化新路
《管理辦法》鼓勵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為孵化器整合資源、提升效能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中國孵化事業歷經30多年發展,已積累了全球最龐大的孵化生態:超萬家機構、數十萬家在孵企業、海量技術積累與政府、資本資源。面對《管理辦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標,如何有效整合這些寶貴的存量資源并橫向聚合,形成服務產業創新的合力,成為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聚焦產業實踐:我們在山西長治深入進行的“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產業孵化”項目,正是嘗試圍繞特定產業(資源循環利用),深度整合技術、資本、市場等要素,形成“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的全鏈條創新孵育模式,打造從技術源頭到產業化的閉環。
創新要素聚合: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機制,促進技術成果、風險資本、產業需求等創新要素在特定產業領域內的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
服務模式升級:目標是構建支撐特定產業創新發展的服務體系,孵化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帶動力的創新集群。這雖是新探索,卻是響應政策號召、服務國家產業升級的積極實踐。
新起點:傳承中創新,卓越再出發
《管理辦法》既注重傳承(標準級對標原國家級,為行業提供平滑過渡期至2027年底),更銳意創新(設立卓越級孵化器,對標國際一流),廓清了發展路徑,指明了前進方向。
站在中國孵化器事業新階段的起點,東湖創業中心將以《管理辦法》為指引:和全國孵化同行一起,在傳承中國孵化光榮歷史的基礎上,以產業孵化為己任,提升科技服務水平,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我們孵化人的力量。
堅定產業孵化方向:深耕如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等特定產業領域,做深做透,成為產業創新的核心支撐點,努力向卓越級標準邁進。
持續提升核心能力:著力構建專業化、高水平的服務團隊,強化技術轉移、產業資源對接、風險投資等關鍵能力,大幅提升非房租收入占比,實現可持續發展。
勇于探索模式創新:持續推進資源整合與協同機制創新,深化“產業孵化”實踐,努力將分散的孵化資源轉化為服務產業創新的強大動能。(本文作者為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主任龔偉)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