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6日,以“AI+賦能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論壇由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協辦,匯聚了近千名來自政府、產業、學術與研究機構的頂尖專家和行業領袖,共同探討人工智能驅動下的產業變革路徑。

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趙震聲主持開幕式并致歡迎辭。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方新研究員在致辭中表示,我們正處于一個人工智能驅動全球變革的新紀元,需要從強化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聚焦場景應用深化融合發展、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三個維度協同發力。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第九聯合黨委書記、原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在致辭中強調,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正深刻重塑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模式。以人工智能為引擎,推動高技術產業鏈全鏈條、全要素、全場景的智能化升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經濟體系至關重要。
在主旨報告環節,多位院士專家帶來了深度分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驪珠在《自然與人工融合的高效物質轉化》報告中,通過光合作用效率提升、微生物光合自養實現等典型案例,深入探討了自然體系與人工體系在物質轉化過程中的互補與融合。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志明在《數字賦能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創新發展》報告中,深入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人才發展的三大趨勢性變化,并提出了加快AI賦能人才創新的五大路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敖立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報告中,系統梳理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的兩條技術路線,并指出未來在工業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基于數據驅動和工業知識兩條路線的融合,既要強調數據驅動,也要強調與工業機理的深度融合。
論壇期間,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未來教育與創新發展專業委員會發起了“人工智能教育綜合賦能公益行動”,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面向全國1000所中小學提供AI課程、師資培訓與教學資源支持,構建“資源供給—能力提升—生態共建”的三維賦能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AI教育公益支持模式,助力20萬名學生系統接觸AI教育內容,培養1000名具備扎實AI教學能力的教師,讓AI教育融入更多學校的日常教學場景。
據悉,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成立于1993年,是由原“四委兩院”相關單位共同發起、經民政部批準設立的全國性行業協會與公益性社會組織。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搭建了高端對話與資源對接的平臺,也為推動AI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了新動能。
(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