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甘肅平涼,秋色斑斕。平涼市“數智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教育培訓會圓滿結束。
今年8月至10月,平涼市教育局以“數智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先后精心組織開展了六期覆蓋全市1000多所學校的“數智教育”系列培訓,累計培訓教師及教育管理者2.2萬余人次。六次培訓,猶如六把“金鑰匙”,打開了教師們的“數思維”,推動平涼教育數字化轉型邁出新步伐,譜寫新篇章。

戰略引領:把握數字化轉型新機遇
“教育數字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不是遠景規劃,而是當下必須把握的現實機遇。”在平涼市首期培訓開班式上,平涼市教育局局長楊靜偉的話語擲地有聲。
這番話語背后,是平涼教育人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面對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的深入推進,面對該市教師數字素養存在的“空白區”,面對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困境,平涼市教育局黨組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最終下定決心:以系列培訓為抓手,推動“數字賦能平涼教育”見速度,提質量。
“我們要通過系列培訓,讓數字思維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養,讓數字技術成為教育教學的常態工具,讓數字化轉型成為平涼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楊靜偉在培訓籌備會上說。
為此,該市教育局組建了由局長掛帥的專項工作組,研究制定了詳實的實施方案,確立了“應用為王、服務為本、安全為基、示范引領”的推進原則,構建“管理規劃驅動—教學創新實踐—技術融合支撐”三位一體的推進體系,形成數字教育大合力,培育數字賦能新勢能,面向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職業教育、科技教育及管理干部一體化、全覆蓋開展培訓,通過“主會場+分會場”模式,讓1個主會場和100余個分會場“同在線”,優質培訓資源直達教育一線。
六輪驅動:構建分層分類培訓新體系
首輪高中教師培訓現場,南昌大學教授楊彥軍以《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變革》為題,引導教師們從“知識傳授者”向“學習設計師”轉變。“教師要成為AI時代的領航者,而不是被技術浪潮淹沒的旁觀者。”楊教授富有哲思的話語,引發了在場教師的深刻共鳴。第二輪科技教育骨干研訓則是一場“數字+科創”的盛宴。參訓教師們通過規則解讀、案例研討、設備實操,不僅掌握了最新的科創教育理念,更在實踐中感受到了數字技術賦能科創教育的無限可能。在第三輪幼小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培訓中,專家們針對低齡學段特點,精心設計了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與AI資源生成的實踐課程。
參訓教師紛紛表示:“原來數字技術可以如此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這讓我們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第四輪初中課堂數字化轉型培訓聚焦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深度應用。“虛擬實驗”“雙師課堂”等創新應用的現場演示,讓參訓教師們親眼見證了數字技術如何重構初中課堂教學生態。第五輪數字化領導力培訓堪稱一場“頭腦風暴”。甘肅省教育廳電化教育中心梁翔主任以《數字化轉型中的甘肅實踐》為題,系統分析了我省教育數字化發展現狀,為平涼教育數字化轉型把脈定向。
第六輪職教教師能力升級培訓緊扣產教融合主題。甘肅省教育廳職成處夏德強處長深入解讀新“雙高”政策,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教授馮永斌分享數智化實訓創新路徑,為職業教育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指明了方向。
實踐篤行:數字化賦能見成效
六場培訓,同向發力,見速度,更見質量,平涼教育生態,因數智而悄然改變……
在靜寧一中,教師們將數字技術與師德建設深度融合,開發出“數字師德檔案系統”,實現了師德建設的精準化、可視化。該校校長說:“數字化讓師德建設有了新抓手,教師專業成長有了新平臺。”
走進平涼市幼兒園,教師們利用AI技術開發的數字化互動課程,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數字技術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充滿溫度的教育伙伴。”園長說。
……
培訓會是序幕,數字化是引擎。令人欣喜的是,培訓結束后,各縣(市、區)自發組建數字教研聯盟,推行“二次培訓”制度,組織先行培訓的教師,談感受,講經驗,形成了“頭雁引領、群雁齊飛”的生動局面。智慧教育平臺活躍度增長47%,這個數字背后,是廣大教師從“恐數”到“用數”、從“要我用”到“我要用”的深刻轉變。
站在新的起點上,平涼教育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平涼市教育局副局長冶萬升表示:“系列培訓只是起點,我們將持續深化平臺融合應用,培育百所智慧校園標桿校,打造產教融合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構建‘培訓—實踐—認證’閉環管理制度,確保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