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5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上,與會嘉賓表示,我國海上風電產業鏈具有鏈條長、關聯度大、帶動性強、輻射范圍廣等特點,但也面臨著產業鏈韌性有待提高、關鍵部件技術仍需升級等難點。要加快協同創新,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同時以數智化驅動全鏈條產業提升,為海上風電規?;?、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動能,助力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
企業是構建產業鏈的主體力量。國務院國資委與工信部此前聯合發起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目的是構建協同發展產業生態,筑牢我國產業體系安全與韌性根基。
對于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莊樹新表示,要圍繞海上風電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補短板鍛長板,加快技術研發,解決并網輸電、系統化軟件等難題,鞏固和提升產業創新策源能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筑牢安全產業根基,強化應用場景牽引作用,打通供應鏈堵點,提升價值鏈水平,實現全產業鏈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構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綠色生態,發揮鏈長引領、激勵、組織功能,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促進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高效聚集,塑造競合并存、開放共贏的局面。
“深遠海風電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同時深遠海風電開發也面臨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弊匀毁Y源部總工程師何廣順表示,要優化空間資源配置,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拓展,秉承“點上開發、面上保護”原則,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統籌確定海上風電發展空間;推進海域立體應用,推行“海上風電+”模式創新,鼓勵海上風電與深遠海養殖、海上制氫、海洋油氣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提升海洋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效果;及時跟進了解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需求,研究制定海上構筑物等設施到期處置政策,探索創新生態養護工作機制,加快制定深遠海開發管理相關政策,為海上風電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科技創新是產業鏈自立自強的核心。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認為,要加大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不斷突破漂浮式、低風速、抗臺風等先進海上風電技術,加強柔性直流、低頻交流等海上輸變電技術應用,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工程建設和運維的全過程;加大對首臺(套)裝備支持力度,形成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良性循環,進一步推動成本下降;鼓勵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建立創新平臺,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協同攻關,讓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為產業競爭力。
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偉平表示,三峽集團將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大投資力度,推動遼寧海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發展優勢,探索高緯度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有效途徑,促進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形成高效、安全、融合的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聚焦國家發展規劃和地方布局,以及企業需求,完善供需對接,成果共享等機制,構建開放有序格局,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海上產業生態圈;打造強引擎,聚焦研發、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工業軟件、芯片、智慧運維等關鍵核心技術,強化科技攻關和數智賦能,向綠色化、智能化邁步,催生新質生產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認為,要集中力量破解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和風電軟件等難題,強化應用基礎研究,提高產業自主可控能力,為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加強協同機制和創新,健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的協同機制,努力打造開放協同、互助高效生態,形成技術共享良性循環,提升海上風電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應用,推動裝備制造智能化、運營調度系統化,以數字驅動全鏈條產業提升,為海上風電規模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動能。
大會同期發布了《海上風電技術攻關清單》,旨在集中行業優勢資源,系統性解決海上風電領域的技術瓶頸與短板弱項問題,為產業鏈向深遠海、高性能、高可靠性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成立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聯盟,匯聚風電機組研發與制造、海上并網與輸電系統、風電場規劃設計與建安、海上風電智慧運維、海上風電融合發展等產業鏈骨干力量,通過聯合研發、標準共制、供需對接等機制,全面提升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