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洪奇瀝水道之上,中鐵六局承建的南沙港鐵路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如鋼鐵長虹巍然矗立。據了解,這座主橋含超千米連續鋼桁梁、近百米柔性拱的世界級橋梁,其成功落地的核心密碼,是榮獲全國“優路杯”金獎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該技術以全生命周期深度應用,為橋梁智能化建造樹立標桿。

面對傳統二維圖紙難以應對的復雜結構,項目團隊創新引入全生命周期BIM應用,打造與實體精準對應的“數字孿生”模型。
“物理建設是‘肉體’鍛造,BIM技術則塑造同步生長的‘數字孿生體’。”項目BIM技術負責人宋艷雙表示。
設計階段,團隊通過三維協同設計完成構件、管線、設備的虛擬“預裝配”,提前化解上千處專業間“錯、漏、碰、缺”隱患;施工中,針對鋼桁梁懸臂拼裝、柔性拱“臥拼豎轉”等關鍵工藝,借助BIM模型開展精確模擬與力學分析,實現數萬噸鋼結構合龍時“毫米級”精度對接。

BIM技術的價值更體現在數字化管理革新上。項目團隊將其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搭建集進度、成本、質量、安全于一體的智慧管理平臺。現場技術人員通過移動終端即可調閱模型、查詢信息、發起驗收,實現“無紙化”“指尖化”辦公;管理人員通過平臺大屏實時監控施工進度、設備狀態及安全風險,決策效率與管理精細化水平顯著提升。
業內專家評價,該項目的BIM應用實踐,為大型復雜橋梁工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式。這一技術已從“錦上添花”變為破解工程難題、提升品質的“必備工具”,為我國從“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注入強勁動力。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