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職業教育遇上AI,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不久前,在煙臺職業學院(以下簡稱“煙職”)智能控制系2023級電子信息專業1班的教室里,學生們跟隨AI智能體學習數字電路課程。這位“AI教師”不僅能通過實時計算、動態電路圖繪制等交互功能,幫助學生們構建知識體系,還具備課后答疑、錯題解析等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們實現“預習—學習—復習”的完整閉環。
已經習慣了AI教學的煙職學生王佳琦告訴記者,“AI教師”擅長將抽象概念轉化為直觀操作,既能幫她鞏固課本理論,又能提升她的實踐能力。
學生有了新“老師”
這學期,煙職智能控制系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們發現,必修的《數字電路》課程有了新變化。
煙職智能控制系副主任張海丹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學校率先在《數字電子技術與應用》課程中引入了“AI教師”,其本質是通過建立本地知識庫,綜合運用DeepSeek、豆包等大模型,開發出的課程智能體。該“AI教師”能像真人教師一樣和學生溝通,還能結合課程內容拆解知識點。例如講常用數制的轉換時,“AI教師”可以準確為學生解答任意數的轉換結果并提供運算過程,讓學生一目了然。
不僅如此,該專業還開發了一套智能系統。該系統是基于典型工程案例庫、教師自編教材、教學課件、題庫等資源構建的專屬知識庫,融合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拆解知識點、規劃學習路徑等。
在王佳琦的印象中,過去同學們學習數字電路知識,遇到“時序邏輯電路故障分析”這類難題,要么問老師,要么對著課本死磕解析,但“AI教師”介入后完全不同了。
她告訴記者,此前她向“AI教師”提問:“這個電路為什么輸出時序不對?”“AI教師”會先調取案例庫中的相似工程案例,再一步步拆解“先檢查時鐘脈沖頻率,再看觸發器復位端是否接錯”,甚至能根據學生過往的錯題記錄提示:“你之前也在‘觸發器電平觸發’這個點出過錯,建議先補這個基礎知識點。”
如今,“AI教師”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煙職課堂上。
據了解,作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試點校”,煙職啟動了首批專業數字化改造計劃,涵蓋高端海工裝備、現代化工、工業機器人、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領域,依據各專業特點和行業需求,借助AI技術重構課程體系,通過“AI+專業”的深度融合,培養能靈活使用智能工具、引領產業變革的數字工匠。
打破專業壁壘
對煙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畢玉浩而言,這學期的學習內容有了明顯變化——無論在課堂還是實訓車間,他都要學習掌握多種專業知識。
記者采訪期間,他和同學們正在參加“智能機器人開發與制造綜合實訓項目”。據了解,煙職通過整合計算機、智能制造、自動化等教學資源,開發了該項目,要求學生完成智能機器人的機械結構設計、控制算法編寫、系統聯調等相關流程任務。
該項目的教學組織也體現出多專業協作的特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機械工程教師負責講解機器人結構設計,智能控制教師教授學生利用機器人ROS系統編寫驅動程序,機電一體化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系統集成與聯調,形成了“一課多師,協同授課”的創新模式。
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跨專業課程體系的支撐。記者了解到,圍繞智能機器人技術,煙職開設了《機器人控制與AI》《智能制造系統設計》等交叉課程,形成“基礎理論—技術應用—綜合實踐”三級課程體系,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跨專業教學體系也為AI教學提供了發展空間。近日,煙職教師李愛玲博士負責的“AI背景下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體系重構實踐”入選了教育部2025年度“人工智能賦能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材體系建設項目”立項名單。在煙職,共有5個課題獲得立項,這也是煙職教師在AI教學方面不斷探索的縮影。
為全面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數智體驗,煙職已完成DeepSeek、千問、華為盤古等多個大模型部署,建成“華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數字煙職”決策支持中心和公共基礎、公共服務、智慧教學3個平臺。煙職黨委書記陳新姿說,學校將積極搭建國家級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試點,全力打造“AI+專業群”的數字化教育生態,精準培養適應智能時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職教數字化轉型提供“煙職方案”。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