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在全球首個順岸式全自動化碼頭——山東港口日照港(以下簡稱“日照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A23自動化軌道吊精準將集裝箱吊起、轉運,此舉標志著日照港研發的新一代雙懸臂輕量化軌道吊進入投產試運行階段。
記者在碼頭作業區看到,嶄新的綠色軌道吊與傳統的紅色設備并列而立,形成了鮮明對比。
“瞧,與傳統軌道吊相比,新軌道吊‘變輕盈了’?!比照崭奂夹g創新中心副主任徐冠男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主梁從3米‘瘦身’到了2米,單臺整整輕了70噸?!?/p>
“千萬別小看這減重,它讓整機自重下降超20%,綜合能耗降低15%以上,每年節電約6萬度,相當于減少碳排放近50噸。”徐冠男說。
上述改變并非簡單“減法”,而是一場精密的“外科手術”。

“軌道吊是碼頭核心設備,其性能直接影響碼頭作業效率與運營成本?!毙旃谀薪忉?,傳統的軌道吊自重較大、能耗偏高的短板日益凸顯,已成為碼頭作業效率與運營成本的瓶頸。為攻克難題,日照港聯合上海海事大學、陸海裝備集團組建了攻關團隊,投入了研發之中。
“我們歷經百余次仿真分析與結構優化,最終創新采用‘主梁+拉壓桿系’復合結構設計。”徐冠男說,“就像骨骼與肌腱,拉壓桿與主梁協同發力,軌道吊跨中靜撓度(變形量)指標達到1/2400,既保障強度,又大幅減輕自重,實現了‘減重不減效’的突破。”
“目前,這6臺新型軌道吊已與之前30臺傳統自動化軌道吊一并接入遠控操作臺,實現互聯互通互控和統一調度?!比照崭奂b箱分公司一級專家胡繼龍說。
裝備“瘦身”是為了效益“增肥”。據測算,單臺輕量化軌道吊制造成本降低100萬元以上,全生命周期可節約200萬元。

該設備電控系統、電機、減速機等關鍵配套件實現國產化,整機國產化率超過95%,徹底擺脫對進口備件的依賴。胡繼龍舉例說,以前換一個進口吊具針孔攝像頭要等5個月,現在本地一周內就能供貨更換完成。
實際上,技術突破不止于“輕”。新設備還創新應用液冷多傳動技術,有效降低作業能耗提升散熱效率,延長傳動系統元器件的使用壽命;研發應用免潤滑系統,消除了傳統潤滑環節,潤滑成本減少了40%,實現了綠色運維。
“這不僅是設備的升級,更是發展理念的躍遷。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用智能化和輕量化推動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徐冠男說。
當前,日照港正大力推進集裝箱碼頭改造項目,本次投用的新型軌道吊即為該項目的重要部分。新設備新堆場投產后,預計將增加7000多標箱堆存能力,顯著提升堆場自動化作業占比。
“設備的每一次升級,都是對港口運營模式的優化?!比照崭奂b箱分公司總經理張軍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化‘輕量化+智能化’技術融合,發展港航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港口裝卸設備自動化水平和碼頭管理運營效率,向著更加數字智能、更為綠色低碳的‘第五代港口’加速邁進?!?/p>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