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人工智能+醫療裝備”研討活動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現場,20余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一線專家圍繞相關議題交流研討,活動由浙江大學教授吳健任執行主席、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何晶晶任學術秘書。


主旨報告環節,吳健以“多模態醫學大模型統一理解與臨床應用”為題,分享團隊所建多模態醫學大模型Med—Omni的最新進展,該模型支持文本、2D/3D影像、視頻等多模態理解與推理,為醫療AI統一架構及臨床應用提供新思路;聯影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詹翊強則聚焦“生成式技術在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解讀生成式與鑒別式模型區別,并展示其在病歷輔助書寫、智能MR提速等場景的應用成果。
自由發言環節,專家圍繞數據標準、模型評價等話題深入探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皓主任從臨床視角提出,性能評價應落腳臨床可用性,建議增設“功能體驗”環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陳慧軍指出,生成式數據評價核心是提升模型性能效果,需警惕AI生成數據的對抗攻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牛學剛研究員強調要關注腦機接口等技術的倫理風險。專家一致認為,多學科交叉是人工智能醫療裝備創新核心路徑,需加強跨學科協作與產學研攻關,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建立數據質量規范、多模態模型評價體系及臨床應用驗證機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后,專家組赴聯影智能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實地考察,了解智能影像、大模型最新成果與應用案例,以及國產智能醫療裝備發展歷程。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協立項支持、中國檢驗檢測學會主辦。
(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