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算力需求激增,機房基礎設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構建新一代AIDC(算力基礎設施),為人工智能產業提出更強大的基礎支撐,已成為產業共同面對的核心命題。
聚焦AIDC機房基礎設施建設進程,近日,由全球計算聯盟(GCC)主辦,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協辦的首屆“AIDC產業發展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以“釋放澎湃算力,開啟AIDC新紀元”為主題,會上預發布《AIDC基礎設施規范》,為未來幾年AIDC建設提供參考,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液冷數據中心正成為AIDC必然選擇
“人工智能技術深入各行各業,算力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也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提出全新的挑戰。”全球計算聯盟(GCC)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金海開門見山地指出,“隨著算力密度與機房功率密度同步躍升,我們正在面臨‘熱、電、空間’等多重考驗。”
如其所言,AI算力設施加速向高密度、液冷化、集群化方向演進,帶來更高的功率負載和更復雜的散熱要求,也對傳統數據中心的供配電系統、建筑結構和網絡設計提出新的要求。
“AIDC是智算時代關鍵基礎設施,隨著AI算力規模與芯片功率的快速提升,液冷數據中心正成為AIDC的必然選擇。”華為董事、ICT BG CEO楊超斌表示。
相比傳統風冷數據中心,液冷數據中心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比。其采用的液冷技術通過液體流動或相變帶走熱量,具有更高的傳熱量和熱流密度,實現更高的散熱效率,且能支持更高的部署密度,實現集約高效部署。
“在企業級數據中心里,通常是幾臺服務器、幾百個處理器的規模,且較難部署液冷機房,因此企業運用風冷技術就能解決部分的散熱問題。但AI數據中心通常運行幾千、幾萬個處理器,未來可能是幾十萬個的處理器,因此必須通過液冷解決散熱問題。”楊超斌進一步解釋,和風冷相比,液冷在能源利用率和機房利用率上,都具備顯著優勢——相對同等功率的風冷機房,液冷機房能源利用率至少提升25%以上、空間利用率至少提升4-8倍。
未來AIDC需整體規范部署
“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前AIDC機房基礎設施標準尚未完善,建設改造周期漫長,導致出現了‘AI等機房’的行業發展困境。這是關系到產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全局性課題。”金海直言。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陳大紀同樣認為,AIDC產業面臨著規劃、交付、運營等多方面的挑戰,產業界需要一個面向新趨勢的AIDC標準與規范,在結構、電氣、液冷等多方面提出新的技術要求,共同推動AIDC產業健康發展。
“在風冷場景下,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的產品化與標準化已較為成熟,因此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能夠高效配合,廠商能很快地將風冷服務器組成集群投入工作。但在液冷場景中,產業鏈的建設和標準化的工作還不夠完善,導致廠商購買液冷設備后,通常需要等待半年以上才能讓設備投入工作,不僅影響業務上線,也造成算力資源的大量浪費。”楊超斌坦言。
圍繞AIDC標準化,秦淮數據設計院院長郭震認為,AIDC全生命周期減碳需綜合選址、設計、建設、運營,并面向未來,從高彈性建筑、高效配電/液冷、綠色低碳等方面夯實基礎設施。
科大訊飛技術中心算力平臺部運營總監張晶提出,AIDC建設需從“部件堆疊”轉向“垂直協同、整合優化”,AI大模型發展需要“高密供電、高密散熱、綠電節能、快速部署”的新一代算力基礎設施。
“在標準化的過程中,需要提前考慮AIDC未來的整體功率分布和單柜訴求,包括供電、散熱、承重等訴求,以及與液冷設備緊密相關的小機電系統、周邊接口等。”楊超斌表示,“未來的AI數據中心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在各方面都具備相應的規范,以加快AIDC的建設與使用。”
構建標準統一的生態體系
面對AIDC建設的挑戰與機遇,產業界不僅積極探索創新路徑,更將目光聚焦于實際落地,共同尋求破解發展瓶頸的有效思路。
會上,《AIDC機房參考設計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進一步為行業提供可落地的參考實踐。
白皮書系統分析了AI算力硬件設備走向超大集群的趨勢,強調散熱體系必須兼顧風冷與液冷的靈活適配。特別是液冷方案需要具備高度彈性和穩定性,應對機柜整體功率密度的顯著提升。
圍繞建筑結構規劃,白皮書提出,機房設計必須預留充足的層高和承重余量,以適配不斷增重的AI服務器及相關設備,同時保障后續設備更新換代的靈活性。網絡布線策略同樣關鍵,需根據未來超大規模AI集群需求提前規劃光纖容量與布局,保證帶寬和時延指標滿足業務增長預期。
AIDC機房不僅代表技術升級,更體現了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白皮書強調,構建開放共享、標準統一的生態體系,是實現AI算力基礎設施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我們要加快標準體系建設。通過共建共享,推動AIDC基礎設施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與完善,為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金海提出。他建議,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重點推進液冷等創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創新成果的轉化落地,共同攻克“熱、電、空間”等關鍵技術難題,提升基礎設施整體效能;構建協同創新生態,打破行業壁壘,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協作,打造開放、協同、共贏的產業新格局,形成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沈芷月透露,目前GCC已經布局了智能計算、數據中心、機密計算、邊緣計算、綠色計算等多個領域的重點標準,目前已發布20項,預計年底將達到30項。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