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葉偉
摩爾線程、沐曦集成等芯片企業沖刺上市、云天勵飛加碼人工智能(AI)推理芯片賽道布局,美國英偉達則宣布恢復供應對華特供版H20芯片……近期,中國AI芯片市場高潮迭起,國內外AI企業動作頻頻。
我國業界人士表示,國產AI芯片加速崛起,中國AI芯片市場蓬勃發展,吸引著國內外芯片企業競相淘金,中國AI芯片市場從此前英偉達的“一家獨大”向“百花齊放”的格局發展。
競逐萬億元級市場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AI應用場景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加速拓展與延伸,在眾多行業和領域釋放出巨大的應用潛能。在此背景下,全球AI芯片市場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特別是中國AI芯片市場需求巨大。”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余有成說。
據全球著名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425.37億元激增至2029年的1.34萬億元,2025-2029年年均復合增長率53.7%。
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7月15日,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表示,美國已批準H20芯片出口許可,英偉達將開始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他說,“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龐大、充滿活力且極具創新性,還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的集聚地,美國企業扎根中國市場至關重要。”據了解,2021年,英偉達在中國芯片市場份額高達95%,如今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 50%。2021-2024年,英偉達在中國的營業收入占比也從26.42%下降至13.11%。
美國AI芯片巨頭超微半導體(AMD)表示,該企業將很快恢復向中國市場交付其AI芯片MI308。
近年來,中國AI芯片廠商乘勢崛起,國產AI芯片不斷取得新突破。比如,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AI芯片展區,多家中國AI芯片廠商帶來前沿技術和創新產品:燧原科技推出第四代訓推一體產品燧原L600、沐曦集成發布全新旗艦GPU曦云C600……
另一組數據也顯示中國AI芯片廠商正在加速崛起。知名市場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土AI芯片品牌市場滲透率約30%,出貨量達到82萬張,相較上一年同期15%的國產品牌市場滲透率,呈明顯提升趨勢。這意味著中國AI芯片廠商的市場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
余有成說:“國產AI芯片正在進入大批量應用、大規模落地新階段。”
競爭異常激烈
據了解,在國內AI芯片市場參與者中,既有海光信息、摩爾線程、沐曦集成等GPU芯片企業,也有寒武紀、昆侖芯等ASIC(專用集成電路)芯片企業,國內AI芯片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當前,中國AI芯片整體呈現‘一超多強’格局,寒武紀以純AI芯片設計見長,壁仞科技、摩爾線程、沐曦集成等國產GPU新銳在AI推理與訓練芯片領域加速布局。”余有成說。
今年以來,為搶奪AI芯片市場“蛋糕”,芯片廠商摩拳擦掌,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最為明顯,紛紛扎堆IPO(首次公開募股)。
據了解,6月30日,摩爾線程、沐曦集成同日遞交科創板IPO申請。此外,壁仞科技、燧原科技、長鑫存儲、上海超硅等開啟IPO進程,其中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已進入上市輔導階段。
此外,百度旗下昆侖芯近期完成新一輪融資,百度的持股比例從早期的76.17%稀釋至當前的67.5%。這可能意味著昆侖芯本輪的融資目標直指IPO。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AI芯片廠商業績普遍處于虧損狀態,通過IPO、募資進行“輸血”,但需要警惕的是,AI芯片技術絕不能被資本裹挾。
半導體研究機構芯謀研究企業服務部總監王笑龍表示,芯片企業紛紛入局,大量資本涌入,將會帶來AI芯片賽道擁擠,市場競爭將會日趨白熱化,企業發展面臨不確定性。
仍需多方合力推動
中國AI芯片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展現出巨大潛力與活力。但是國產AI芯片領域尚處于發展初期,面臨諸多短板與國際競爭挑戰。比如,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亟待提升,相關專業人才短缺,開發面臨高成本、長周期等挑戰。
如何促進國產AI芯片產業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需要政策引導、市場需求、產業鏈協同多方合力,共同推動國產AI芯片發展。
“政策扶持對AI芯片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制定發展規劃、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方式,促進國產AI芯片創新發展;加快制定技術標準體系,突出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構建完善的AI芯片發展生態。”余有成表示。
余有成說,技術創新是推動AI芯片領域發展的關鍵。我國在AI芯片領域的發展需立足當前實際,加強AI芯片關鍵技術研發,逐步突破瓶頸技術環節,促進AI芯片技術自主可控。同時,面向AI芯片產業應用需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需要深度合作,聯合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熟悉產品研發和商業運作的產業應用型人才。
王笑龍表示,未來,中國AI芯片產業的快速崛起,絕非單個企業的孤軍奮戰,而是需要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扶持,從芯片設計到服務器集成的產業鏈配合,從技術標準到應用生態的協同共建,共同培育國產AI芯片崛起的沃土。同時,需要加強AI芯片與自動駕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多場景深度融合,更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國產AI芯片應用規模。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