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查娜
數據顯示,2020-2024年,中國智算算力規模始終保持年復合增長率超60%的高速增長。預計未來3年,中國智算算力將保持40%以上增速,2027年中國算力供給規模將達到4080EFlops。
近日,中國信息協會算力網專委會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委員梅建平接受本報專訪,就中國算力一體化建設這一熱點話題提出建議和意見。
曾任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的梅建平,在科技部工作的30余年間,主持和參與過眾多信息技術領域重大計劃,包括核心芯片和軟件專項、高性能計算、先進計算和軟件、多模態通信、信息安全和區塊鏈等專項。他認為,“無處不在的算力,正在支撐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建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機遇與責任。”
為全球算力發展提供中國經驗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AI)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大模型、多模態融合等技術的興起,對算力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梅建平強調,算力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解鎖數據要素價值的關鍵,貫穿于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社會治理的全鏈條。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梅建平表示,在全球算力競爭日益激烈的格局下,中國算力網建設彰顯出獨特的方案特色。與國外算力發展側重于單一技術或企業競爭不同,我國借鑒電網模式,致力于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實現多源異構算力資源的高效調度與共享。這種頂層設計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模式,不僅提升了算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更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全球算力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
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算力總規模已位列全球第二,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據了解,2023年10月20日,中國算力網粵港澳大灣區調度中心正式上線。這是中國算力網項目全國首個區域級資源調度中心。自上線服務以來,該中心已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算力、數據、網絡等資源云際互聯、融會貫通,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近年來,鵬城實驗室牽頭的中國算力網研究計劃也在穩步推進,一期工程連通20多家公共智算中心,匯聚智能算力規模達12E,有力推動了算力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構建奠定了實踐基礎。
“以鵬城實驗室為代表的科研力量,積極推進算力網平臺研發和建設。啟智開源社區設立的中國算力網開源開放實驗靶場,為技術創新與應用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環境支持。這些平臺的建設,不僅促進了算力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更推動了算力在科研、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梅建平說。
打造便捷高效的算力服務
國際數據公司(IDC)研究顯示,全球算力指數與GDP增長存在顯著關聯,算力指數每提升1%可帶動GDP增長0.35%。算力不僅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支撐,更深度賦能農業氣象預測、重大科研攻關等領域。為應對算力資源供需矛盾,我國推出“東數西算”戰略。
目前,我國已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形成了八大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中心集群的核心布局,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梅建平強調,通過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提高算力設施的國產化率,推動云、網、算等資源的融合,實現全國大型算力的協同調度和高效計算,可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產業智能化轉型提供普惠算力。
梅建平指出,中國算力網的發展愿景,是構建像電網一樣便捷高效的算力服務網絡。“2025年,網絡傳輸節點帶寬將達到10Tbps,30個以上規模算力節點將接入;2030年,算力匯聚將達到50E,關鍵節點將實現100Tbps通信寬帶;2035年,將形成完整的體系,達到全網100Tbps的目標,為國家提供堅實的基礎算力支撐。這一宏偉愿景的實現,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推動社會邁向智能化新時代。”
2024年年底,中國信息協會算力網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算力網專委會”)成立,作為由中國信息協會發起成立的專業組織,旨在推動中國算力網的建設與發展。自成立以來,算力網專委會已吸引超過120家會員單位加入,覆蓋算力網領域的“產、學、研、用、金、介”全鏈條,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生態。
梅建平強調,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建設,將有力推動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權,為新的科技革命時代奠定堅實基礎。算力網將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更多經濟增長點;同時,通過優化算力資源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社會公平與和諧進步提供有力支撐。
算力體系構建存在復雜性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讓用戶使用算力時像用電一樣方便。”梅建平表示,目前,很多研究機構都提出了各自的算力網絡結構,但算力體系的構建仍然存在一定復雜性,如算力樞紐定位不清晰、資源調度難度大、能源成本高、網絡延遲問題及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尤其是在算力節點互聯方面,盡管國內已有一定數量的互聯節點,但目前還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計算互聯。
從全球趨勢看,各國將算力視為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美國、歐盟等已啟動大規模投資計劃,但目前我國算力投資仍有散、亂、效益不高的現象,梅建平指出,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解決算力投資分散、重復建設等問題。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建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機遇與責任。”梅建平期待早日看到中國形成自己的軟硬件體系,形成中國自己的算力生態。“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我們應以國家戰略布局為指引,以攻堅突破為驅動,以體系創新為支撐,向著未來的愿景目標堅定前行。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必能鑄就中國算力的輝煌未來,讓算力之光閃耀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