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了百度的一項動物語言轉換專利,涉及大模型及多模態等人工智能前沿技術,通過識別動物聲音、表情、動作等多模態數據,將動物語言轉換為人類語言,這不僅增強了人類對動物行為和情感狀態的綜合理解能力,同時也給人類與動物深層次交流帶來可能性。
長期以來,人類在與動物交流的研究上不斷探索,涵蓋行為觀察、聲音分析、神經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旨在深入理解動物的溝通方式,建立更有效的跨物種交流途徑。百度這項專利的創新之處在于多模態數據的綜合運用與深度分析,突破了單一數據源的局限,從多個維度觀察動物,大大提升了情感識別的準確性。同時,將情感識別與語言翻譯有機結合,為跨物種溝通創造了全新模式。
據專利發明人介紹,發明這項專利的初衷是來自一條2023年獵犬把孩子咬傷的新聞,當時大人為了保護孩子也被撕咬,雖然這個女童經救治及時出院,但能夠提前預防是最好的。由此想到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識別動物的情緒,習得動物的情緒和情感,掌握動物的行為習慣,通過設備采集多模態數據,進行數據的加工處理,做一個預訓練的模型,這樣可以提前了解到動物的情緒狀態。
目前,隨著寵物家庭滲透率不斷上升,動物語言轉換或許將在未來成為智能終端的“標配能力”。同時這一技術也可能會進一步延伸至動物保護和研究領域、動物園、野生動物保護區等。在寵物護理方面,該專利技術能幫助主人更好地理解寵物的情感需求,提供更貼心的照顧;在動物保護和研究領域,可為研究人員提供深入分析動物行為的有力工具,推動珍稀動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在動物園、野生動物保護區,有助于優化動物管理和保護策略。
近幾年,百度通過“技術平臺+場景應用+產業生態”模式,推動專利技術向實體經濟滲透。早在2018年,百度就通過AI技術給農場里的活牛建起自己的“電子簡歷”,讓機器一眼識別牛的體重、體尺,練就了“AI相牛”的本領,從而讓養殖和交易過程可知可控,極大降低養殖風險,提升養殖戶的收益。
百度專利源于創新實踐,并應用于廣闊的工業實踐,截至2024年底,百度在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公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突破2.7萬件,其中中國專利申請量達2.2萬件,授權量達1.2萬件,連續7年位居國內第一。好的科技是善良的,也是有溫度的,基于專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將更加深入,該專利發明人表示:“期望未來專利技術能夠更多地落實到產品層面”,或許在智能設備的幫助下,人們能輕松“聽懂”動物的“話語”,真正走進它們的內心世界。
(百度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4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