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
11月12日,中關村“火花”活動之北京理工大學專場對接會暨中關村房山園新質生產力發布廳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在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成功舉辦。活動上,一批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瞄準產業前沿的“硬核”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中關村房山園管委會區科委、良鄉大學城管委會、北京理工大學(良鄉大學城)未來產業孵化器、北京中關村前沿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活動旨在整合“產學研資”創新資源,搭建高校科研成果與區域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平臺,加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產業應用,推動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實現在房山的落地轉化。
活動現場,六個高精尖項目的集中亮相成為產業組織對接的核心載體,技術方向與市場需求高度契合,產業化落地潛力突出:
車載高壓碳纖維復合材料儲氫容器項目,突破輕量化、高耐壓核心技術瓶頸,儲氫密度與安全性能達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可適配氫燃料電池汽車,拓展至航空航天、航海等氫能存儲場景,將有力支撐氫能產業鏈降本增效,帶動形成萬億級儲氫容器新興產業集群。
通信感知超寬帶收發芯片和智能穿戴系統,憑借低功耗、小體積及通信與雷達功能一體化優勢,填補國產UWB芯片供給短板,為穿戴式智慧醫療、智能穿戴電子、汽車電子鑰匙等細分產業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撐。
瞳尺慧視——單目視覺測量系統,通過算法升級實現高精度測量,相較傳統雷達、深度攝像頭具備顯著技術性價比與成本優勢,已在道路監控場景實現精準應用,可廣泛服務于工業檢測、機器人導航、智能交通等產業領域,提升細分行業技術裝備水平。
DirectionAI個性化教學平臺,自主研發AI教育大模型與EduBench評估模型,構建“教-學-訓”一體化服務體系,覆蓋K12、高等教育及技能培訓等場景。結合2024年中國教育智能體80億元市場規模的產業背景,該平臺將為教育科技產業提供標準化、智能化解決方案。
智能集群極限搜救昆蟲機器人,融合先進材料與智能控制技術,具備高靈活性與環境適應性,獲多項國家級、國際級獎項。其仿生設計與智能功能可廣泛應用于消費娛樂、科教、安防巡檢等產業,豐富細分領域產品供給。
復雜特種合金超熔一體成形技術,填補國內超高溫先進材料領域技術空白,可滿足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對前沿材料的迫切需求,強化關鍵材料自主供給能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路演環節中,科研團隊與重點企業、投融資機構圍繞技術適配性、產業應用場景及合作模式展開交流對接,以產業組織思維推動創新成果與市場資源精準匹配,為后續技術落地奠定基礎。
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單位之一,北京中關村前沿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立足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中關村發展集團集成服務總接口和中關村房山園全域服務主平臺的樞紐作用,與中關村房山園管委會區科委聯手打造的中關村房山園新質生產力發布廳系列活動品牌已舉辦十期。此次活動聯動中關村“火花”品牌活動,主動鏈接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代表的高校“創新源”,精準匹配房山區的“產業端”,集中展示的先進技術成果,與房山區綠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高度契合,有力賦能了區域產業升級,有效暢通了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戰場”的關鍵渠道,為區域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堅實支撐。
下一步,北京中關村前沿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將以此為契機,圍繞重點產業領域,聚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堵點痛點難點,深入對接“院所、院系、院士、院長”等“四院”第一線創新主體,搭建更多高水平的對接交流平臺,全力推動更多優質科技成果在房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房山區加快建設“新質智造產業新城”、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