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偉) 近日,全球首個“一鍵”式AI(人工智能)驅動心臟磁共振成像(CMR)快速檢查設備,在北京友誼醫院啟用。這項由該院宋現濤、賀毅團隊攜手聯影科研團隊研發的創新性技術,不僅將傳統心臟磁共振檢查時間縮短了80%,更是借助磁共振人工智能技術的力量,大幅度降低了檢查過程中對患者配合度和技師經驗值的依賴,讓高質量的心臟檢查邁入“無門檻時代”。
一直以來,CMR領域存在三大棘手難題:一是操作復雜,檢查質量高度依賴技師經驗;二是長達30-50分鐘的檢查時間嚴重制約了檢查效率;三是患者配合程度會對診斷的成功率和準確性產生影響。
“一鍵”式AI驅動CMR快速檢查技術使得這一困境有了重大突破。該技術核心基于聯影科研團隊最新研發的三大AI模塊,將整個CMR掃描的幾十次鼠標點擊變為一次點擊后全自動完成。
AI自動定位能夠自動識別心臟位置,精準規劃掃描層面,不再需要技師手動調整。AI電影成像快速捕捉心臟動態,清晰評估心室功能。膈肌導航延遲增強功能實現了無需屏氣也能清晰顯示心肌損傷,徹底擺脫“患者配合度”依賴。
北京友誼醫院的臨床數據顯示,12名不同經驗層級(含無CMR專項經驗)的技師操作該方案,圖像質量和掃描時間幾乎無差異,技師經驗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僅為0.3%。這意味著基層醫療機構無須依賴資深技師即可實現標準化CMR掃描。
與此同時,北京友誼醫院宋現濤、賀毅團隊通過整合聯影磁共振的AI電影成像與膈肌導航延遲增強(Nav-LGE)技術,將傳統CMR需要30-50分鐘的標準檢查流程壓縮至9.1-11.9分鐘(中位數10.7分鐘)。
更關鍵的是,該技術無需患者反復調整姿勢、頻繁屏氣,全程“躺平”即可完成,徹底解決了傳統CMR掃描時間長,心衰患者、老年及兒童群體的配合難度大,檢查成功率低等影響流通量的難題。
數據顯示,在此次121名多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驗證中,99%的人成功完成檢查,僅1人因幽閉恐懼癥中止。兩位高年資放射科醫師采用盲法獨立評價圖像質量優異的意見高度一致,對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結構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患者均能穩定提供清晰影像。
“一鍵式”技術+高質量結果,真正實現了“技術下基層,質量無差異”,為CMR下沉服務,惠及更多患者提供了關鍵支撐。
提升服務能級。借助10分鐘/例的檢查效率,各級醫院的CMR日均接診量將提升3-5倍,有效緩解檢查等候排隊難題。更幫助基層醫院打破“無資深技師難開展”的限制,推動優質心臟影像服務下沉,助力分級診療。
破解人力困局。我國影像技師存在數量少、經驗不足等問題。該方案通過AI技術將技師經驗對檢查結果的影響降至0.3%,降低崗位經驗依賴,縮短人才培養周期,有效緩解行業人才缺乏困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