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葉偉
10月20-22日,《風能北京宣言2.0》(以下簡稱《宣言2.0》)在202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5)上正式發布。《宣言2.0》為中國風電設定的發展目標為:“十五五”期間年新增裝機容量不低于1.2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年新增裝機容量不低于1500萬千瓦,確保203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3億千瓦,到2035年累計裝機容量不少于20億千瓦,到2060年累計裝機容量達到50億千瓦。
“我國風電產業基礎扎實,市場空間廣闊,創新活力充沛,發展前景可期,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推動風電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在大會上介紹說,下一步我國將科學編制“十五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加快研究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有關規劃和管理辦法,穩定海上風電發展的基本盤;推動風電集成發展,不斷拓展“風電+”模式,推動風電與儲能、氫能、海洋牧場等協同發展,推進“千鄉萬村綠風行動”,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風電,推動風電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開發潛力巨大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迅速,實現躍升式發展,風電裝機規模已經連續15年穩居世界第一。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新增裝機容量為5784萬千瓦;截至8月,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為5.8億千瓦,同比增長22.1%。
“我國風電持續保持高速穩定發展,其裝機規模實現倍增,新增和累計裝機雙雙穩居全球第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我國風能資源豐富,未來開發潛力巨大。
《宣言2.0》提出,“三北”地區陸上風能資源經濟技術開發量超過75億千瓦,通過本地消納與跨區平衡,可提供最低成本的電力供應;中東南部陸上風能資源經濟技術開發量超過25億千瓦,因地制宜集約發展空間廣闊;離岸300公里范圍內海上風能資源經濟技術開發量超過27億千瓦,已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開發階段。
“深遠海開發,在下一個5年應該成為中國主力風電開發區域。”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說,從目前看,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消納沒有問題、資源沒有問題、度電成本能算清,還可以帶動裝備產業和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我國風能資源技術開發潛力巨大,風電將持續保持高速穩定發展,進入年均新增裝機1億千瓦以上的新時代。”秦海巖表示,《宣言2.0》設定發展目標,是中國風電未來合理的增長目標。
技術創新取得新突破
當前,技術創新已成為風電行業“開疆拓土”的重要推手,也是推動風電產業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大會暨展覽會上,風電全產業鏈的最新技術與創新成果密集亮相,展現中國風電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成效。
10月21日,明陽智能發布全球首款50兆瓦超大型漂浮式風電機組“Ocean X天成平臺”,標志著我國漂浮式風電技術邁入商業化、規模化應用新階段,風電行業迎來更可靠、更高效、更友好、更經濟、更智慧的革新。
據介紹,聚焦深遠海風電開發難題,明陽智能通過平臺化、模塊化設計,推出具有顛覆性技術的“雙機頭”Y系列漂浮式風電機組。該機型采用“V”型塔架結構,由兩臺25兆瓦主機單元協同工作,專為水深超過40米的深遠海環境量身打造,具備卓越的抗臺風能力,為深遠海風能資源開發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一款初步具備“經理人”思維的交易型風機,將過去傳統的“有風就發電”的“被動模式”,升級為根據電價波動靈活發電的“主動模式”;運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6-18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海鷹”以其精密結構與創新設計,吸引眾多觀眾駐足;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攜行業首款陸上全場域適配機型SI-242系列、全生命周期驗證體系以及自研核心大部件亮相,宣告風電開發正式邁入“高價值”新紀元。
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讓風電機組更“智慧”。遠景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景能源”)發布的全球首個伽利略AI風儲一體機將風機、儲能與AI能源大模型深度融合;中國中車AI+風電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運維過程智能化升級等。
“風電行業正全力擁抱AI時代,致力于打通能源、算力與智能之間的邊界,通過打造‘聰明的風電’構建一個貫通物理世界與數字智能的底層系統。”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風機與裝備產品平臺總裁婁益民表示。
秦海巖表示,風電技術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中國成為全球風電創新策源地。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于如何實現《宣言2.0》提出的發展目標,秦海巖建議主管部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形成真正適應高比例風電的市場機制,借助市場化手段促進風電發展;健全大基地風電、海上風電、鄉村風電等關鍵領域的管理體系,完善綠色氫氨醇、綠電直連、零碳園區等方面的政策配套,為產業可持續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宣言2.0》提出,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引導產業回歸價值創造本質,堅守質量底線,杜絕低價惡性競爭,嚴厲打擊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保障企業合法權益,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對風電科研、示范項目的支持,增加對公共技術研發試驗平臺建設的投入,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取得突破;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體系,圍繞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等開展聯合攻關,并加速成果轉化。
“風電行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拓展資源空間,使原本不可開發的風電場具備開發能力。”張傳衛表示。
婁益民表示,我國風電已在技術、產品和市場規模上領先全球,而構建以AI為核心的智能風電體系,將進一步鞏固我國風電的領先地位,推動整個行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