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全球科技界凝聚共識、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臺,論壇圍繞人工智能與未來產業、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醫工融合下的同一健康新范式、開放科學與全球合作等議題。相關組織在論壇期間發布五大成果,描繪人工智能驅動下的全球創新生態,擘畫科技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圖景。
聚焦前沿技術 推動學術交流
本屆論壇充分突出學術底色,旨在匯集各領域前沿科技成果,打破技術壁壘,推動學術成果加速轉化為市場應用,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系列挑戰謀求破解之道,為人類未來福祉貢獻更多科技力量和全球方案。
聚焦前沿領域,強化基礎學科在應對全球問題語境下的重要地位。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中國化學會(CCS)發布了《2025年IUPAC全球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包括交叉光刻體積打印、碳點、納米鏈基生物傳感器、合成細胞、單原子催化、熱凝膠高分子、增材制造、用于結構解析的多模態大模型、直接空氣捕集以及電化學碳捕集與轉化。
“年度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這一全球性活動由IUPAC聯合中國化學會、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學學術組織自2019年起共同發起,遴選全世界范圍內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新技術,以此來改變全球化學與工業界格局,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2021年起,“年度IUPAC全球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在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期間連續發布,匯聚了一批有望為化學及相關領域開辟新機遇的科技前沿成果,展示了化學及化學家在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福祉方面的戰略性與創新性貢獻,有效推動了新興成果的商業化應用和技術轉移,為相關學科的探索與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2025年度入選的十大新興技術涵蓋能夠應對氣候危機、推動可持續供應鏈轉型,以及為人類健康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前沿技術,為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13(氣候行動)的落實指出了極具前瞻性的科技路徑。
除發布成果聚焦前沿科技,本屆論壇平行論壇設置上也關注具體科技方向,如具身智能、仿真技術、綠色氫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同一健康等,積極推動學術交流與成果轉化。
貢獻科技方案 共謀持續發展
數字技術在促進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全球共識。在可持續發展目標11(可持續城市及社區)、13(氣候行動)、14(水下生物)、15(陸地生物)所對應的通過生態行動構建可持續未來的實現路徑方面,數字技術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本屆論壇立足人工智能這一全球科技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旨在用科技回應時代關切,為加速國際科技創新協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AI智慧。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發布了《全球尺度可持續發展科學監測報告(2025):地球大數據視角下的十年進展》,報告匯聚全球21個國家、40余家科研機構與國際組織的專家智慧,歷經多輪國際國內專家評審,基于全球尺度高時空數據產品,采用創新性科學方法,對2015年以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十年進展進行多維度科學體檢。
報告顯示,全球可持續發展整體進程遠低于預期,形勢十分緊迫。在監測的18項指標中,僅SDG6.6.1“濕地面積”全球整體處于階段性(2015—2022年)“無凈損失”的狀態。報告指出,中國、加拿大、巴西、挪威等國憑借在生態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領域的積極行動,成為排在全球前列的“正向貢獻者”,其中中國15項指標平均貢獻度5.84%,居全球首位。
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開放科學與全球伙伴專委會(CCOS)、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貫徹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十年行動計劃,共同發布《開放知識與數據共享平臺Open for Science》成果,平臺對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開放科學框架,已實現六類核心開放知識獲取,并具備深度知識發現、每日科訊頭條推送等功能,成為全球互聯、開放互操作的科學基礎設施網絡中重要組成部分。
本屆論壇凝聚業界專家學者共識,推動構建可行方案,放大合作協同效應,描繪可持續發展的生動藍圖。
技術賦能產業 協同創新格局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是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關鍵鏈路,本屆論壇期間,相關組織發布的成果給出了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實用指南”。
智能制造是國民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是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人工智能技術與氫能產業的融合正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已在產業鏈多環節展現出規模化落地潛力。
國際智能制造聯盟(ICIM)發布了《智能制造用例模板》及《智能制造新技術應用指南》兩項團體標準,為有效推動制造業IT領域的技術集成提供了可行路徑。《智能制造用例模板》涵蓋智能制造用例模板的發布、保存流程,智能制造用例模板填寫指南,指導用戶編寫、存儲、使用用例管理庫等內容,為領域從業者提供了手邊的“實用手冊”,為協調智能制造用例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更為智能制造的規模化、協同化發展筑牢了基礎;《智能制造新技術應用指南》包含了以人工智能、邊緣計算、云計算、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場景與應用路徑,助力加速新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落地應用,為智能制造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核心動能。
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IHFCA)發布《AI技術在氫能領域的應用研究》成果,從全球視野下的AI+氫能實踐、AI驅動氫能產業鏈的智能化升級、技術融合的挑戰與解決路徑、AI技術在氫能領域的創新應用、推動氫能場景應用的擴展、國際協同與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總結了AI+氫能的當下實踐,并就AI技術如何破解成本、效率與協同痛點,推動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給出了實用建議,旨在協助技術開發者、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及政策制定者作出科學決策,助力氫能產業的智能化、規模化發展。
盛會雖有時,創新無止境。五大成果所蘊含的技術共識與創新思路,將為破解全球共性難題提供科學決策支撐。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將繼續促進各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攜手合作,發揮凝聚全球科技界智慧、促進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深化全球科技治理、引領全球科技發展的橋梁紐帶作用,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激發新興科技領域增長活力,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貢獻更多開放合作力量。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