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在10月18日召開的2025(第六屆)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大會上,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正式發布。
《報告》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5年6月末,用戶規模已達5.15億人,普及率達36.5%。與2024年12月末的數據相比,用戶規模在半年內增長了2.66億人,增幅達106.6%,實現了翻番。這一快速增長得益于國產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在今年上半年取得的顯著進展,尤其是在春節期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加速了技術向大眾滲透。
從用戶結構看,中青年和高學歷群體構成核心用戶。數據顯示,40歲以下的中青年用戶占比達74.6%,其中19歲及以下用戶占比最高,為33.8%,20-29歲用戶占21.0%,30-39歲用戶占19.8%。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用戶占比為37.5%。
在應用偏好方面,超九成用戶傾向于首選國產大模型產品。國產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因技術快速進步、產品日趨成熟、用戶體驗提升而獲得用戶廣泛青睞。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主要集中在回答問題、日常辦公、內容創作以及休閑娛樂等領域。此外,國產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農業生產、工業制造、科學研究等行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中也得到積極探索。截至2025年8月末,全國累計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263款相關應用或功能完成登記。
《報告》指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能力本身取得顯著進步。邏輯推理能力因模型參數規模擴大、架構優化和數據質量提升而增強;多模態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在理解、生成及跨模態協調方面表現突出,對圖片、視頻等參考信息的理解能力強化。同時,模型推理成本大幅度降低。
在產業發展層面,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日趨完備,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鏈條,涉及芯片、算力、數據、平臺、應用等關鍵環節。截至2025年4月末,我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達157.6萬件,占全球總量的38.58%,位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具身智能作為未來產業受到重點關注,并已在今年上半年成為投融資熱點,相關產品正逐步應用于教育、醫療、線下服務等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向實體世界延伸。
政策環境方面,國家持續完善頂層設計,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隨后《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于8月出臺,旨在促進數字技術與制造業、市場優勢深度融合,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等一系列政策規定相繼發布,構建了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基本框架,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孫慶陽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