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鄧淑華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各地出臺的相關政策中,有一個詞被頻繁提起——深度孵化。
事實上,早在2004年,太倉市科技創業園創始人曹一清便提及深度孵化。如今,這個小眾討論的生僻詞,已成為創業孵化圈的高頻詞。那么,究竟什么是深度孵化,又有哪些創業孵化機構進行了有益實踐?
從“小眾概念”到孵化圈“高頻詞”
21世紀初,我國創業園絕大部分屬于國資,少部分由民企主導。2004年,曹一清提出深度孵化概念,強調創業園不能僅提供基礎辦公空間和政策優惠,而應做到企業與市場對接、產品與渠道對接、項目與資本對接,實現從淺層服務到深層賦能的轉變。
2015年,國內創業氛圍空前高漲,“互聯網+”項目遍地開花,硬科技創業項目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方向之一。然而,很多硬科技創業者懂產品功能、ID設計、營銷,卻缺乏產品落地能力。洞察到這一行業痛點的洪泰智造創始人喬會君,在2016年提出孵化器2.0時代的核心理念是“垂直行業,深度孵化”。孵化器應盡可能專注于一個領域,真正懂行業、有資源,才能有效幫助創業者加速成長;深度孵化不局限于商業模式服務,而是要深入到產品實現的層面。
近幾年來,深度孵化概念逐漸進入政策層面。比如,2023年12月印發的《北京市關于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超前深度孵化。今年6月7日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提出,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新模式。此后,全國多地印發的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也提出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新模式。
7月10日在大連市召開的全國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交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孵化服務要向提供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投孵聯動等專業化服務轉變。
如今,深度孵化正從一個少有人知的小眾概念,成為創業孵化圈的高頻詞,并引發更多創業孵化從業者對其進行定義與價值詮釋。
硬科技創新倒逼深度孵化
“越是前沿的顛覆性的硬科技,其原創性越強,門檻也越高,像光刻機、可控核聚變、基因編輯等都屬于這一范疇。然而,傳統創業孵化模式很難滿足它們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深度孵化‘應運而生’。”今年7月,中科創星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米磊在媒體上公開表示。
米磊將深度孵化定義為一種全流程模式。簡單地說,深度孵化關注從技術挖掘到企業孵化的全鏈條流程,它的關注重點在于技術可行性、商業落地和資源整合,以推動顛覆性技術產業化。深度孵化通過長期資本支持、跨學科協同和產業精準對接,最終讓前沿的顛覆性技術從學術概念變成真正的市場解決方案,從“金點子”變成“金果子”。
米磊認為,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愈發激烈,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依然突出。與此同時,全球產業鏈分工下,中國在高端芯片、軟件等關鍵環節依賴進口,一旦斷供,整個產業可能停擺。深度孵化不僅可以提供資金,還能夠整合高校、實驗室、上下游企業鏈資源,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形成極高的競爭壁壘。這種模式獲得的不僅是財務回報,更是國家產業鏈的生存權。
西湖大學副校長、復星領智(上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領智”)董事長許田也是深度孵化的踐行者。他在美國耶魯大學及羅斯伯格研究所工作時感悟到,需要選擇優秀科研成果進行深度孵化。他認為,深度孵化就是要深度參與,幫助科學家解決其創業不擅長的問題。深度孵化需構建良好軟環境,幫團隊設計產品、保障后勤、解決法務問題,主創團隊只需聚焦自己擅長的技術核心問題。同時,深度孵化還要幫助主創團隊適時調整方向。多年來,許田在美國用這種模式孵化了十幾個項目,幾乎都獲得了成功。如今,復星領智正在全球尋找和培育新項目,探索形成特色“深度孵化”模式。
孵化機構積極參與實踐
當前,深度孵化已得到多個創業孵化機構積極探索與實踐。
“在孵化器板塊,針對行業共性問題,我們在總部設立一個技術團隊,包括硬件設計、工業設計、底層軟件設計、供應鏈制造管理部門,彌補孵化企業技術短板。另外,我們曾分別于2016年、2018年在成都市錦江區和南昌高新區建立小批量生產測試環境,可滿足0-1000套產品的生產及可靠性穩定性測試環境,極大縮短創新產品上市周期。”喬會君介紹說,“同時我們把所有工程師服務、生產線服務匯總成一個線上服務系統——‘凌波系統’。該系統被評為科技部重大專項,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金支持。”
近年來,“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模式不斷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率。其中,中科創星(上海)高質量孵化器于2024年年初成立深度孵化團隊,系統性、全鏈條地培育顛覆性技術。
米磊介紹說,深度孵化分為4個關鍵步驟:挖掘顛覆性技術的“種子”;實驗室概念驗證;工程化躍遷;組建企業,走向市場。其中,在工程化躍遷階段,項目團隊將驗證后的技術變成可用的產品,孵化機構或投資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提前布局知識產權,構建“護城河”。截至目前,中科創星(上海)高質量孵化器已成功啟動一批深度孵化項目,其中多個項目已正式落地實施。
“孵化器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喬會君表示,“聚集孵化器優質產業資源和行業經驗,降低創業者死亡風險,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培育技術領軍者,是孵化器從業者的使命,也是全社會應該關注支持的重點。”
記者觀察
從五個維度看深度孵化
? 鄧淑華
何為深度?深度兼具物理與抽象雙重層面:物理上指垂直距離,抽象上指本質探究的深刻性。
當前,我國各地正在開展“深度賦能”“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垂直行業,深度孵化”等特色實踐,進行高價值孵化賦能,形成了5個維度的深度孵化。
首先是資源賦能的鏈條深度。這不是簡單地疊加孵化內容或延長時間,而是在研發端、生產端、市場端、資本端扎實提供“全鏈條、一站式”解決方案。
其次是介入階段的前瞻深度。創業孵化機構深入到實驗室和論文階段,資助早期探索,解決成果轉化中最艱難的從“0-1”的問題。
第三是產業認知的專業深度。孵化團隊自身在特定技術領域有深厚積累,扮演具有產業視野的“聯合技術官”的角色,協助構建垂直領域的產業壁壘。
第四是陪伴成長的時間深度。深度孵化不因孵化期結束而終止,而是會一直持續到企業成長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第五是價值創造的戰略深度。深度孵化帶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旨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事實上,深度孵化的推進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積累,且對運營能力要求極高。絕大多數創業孵化機構也不一定需要5個維度全面突破,單點突破即可體現價值。這種差異化發展路徑,也彰顯了我國創業服務體系的多元化活力。
期待未來,創業孵化機構能持續探索深度孵化,為我國科技創新創業注入新動能。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