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鄧淑華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創業孵化機構探索直投、基金、物業租金作價入股、服務換股等模式,投資在孵企業。”
業內人士表示,這指明了創業孵化機構投資在孵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方向,將推動創業孵化機構進一步向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深度滲透,實現從創業孵化服務者到創新生態賦能者的戰略轉型。
探索多元化投資模式
據記者了解,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一部分創業孵化機構已構建以直投、基金為主,物業租金與服務換股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模式。
作為孵化投資的探索者之一,匯龍森國際企業孵化(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龍森孵化器”)參與了3只基金,總規模10億元,還通過房租換股、直投方式投資了幾十家企業。
運營僅3年多時間、率先探索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一體兩翼”模式的上海交策源紅虹科創產業園與多家專業投資基金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正在發起設立新型投資基金,重點聚焦科技研發項目成果轉化。交策源紅虹科創產業園還探索租金作價入股與服務換股等靈活方式,精準對接在孵企業需求,目前已完成多個早期科技項目的種子輪投資。
而從單一孵化器轉型的楊創集團不僅開展直接股權投資,還逐步形成配套的成果轉化金融體系,目前其下設3只基金,持有兩塊小額貸款牌照,并與保險機構合作推出全國首單“概念驗證保險”,還在上海技術交易所開創了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成果+認股權”創新產品、技術資產質押融資等多項模式創新。在孵化器產業孵化與租賃板塊,楊創集團也在積極嘗試物業租金作價入股、服務換股等模式。
“直投和基金能夠讓孵化器與企業形成長期綁定,推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而物業租金作價入股、服務換股則在降低企業現金流壓力的同時,把孵化服務轉化為可量化的股權價值。”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主任、楊創集團總經理謝吉華表示,“這些模式的共同價值在于,既拓寬了科研成果轉化的制度通路又提升了孵化器服務的價值實現能力,使孵化器在成果轉化鏈條中的作用更加立體和長效。”
破局待解挑戰仍在
許多孵化器在探索多元化投資模式時,遇到許多現實挑戰。
“孵化器投資,既要有行業專業能力又要有投融資能力,同時還必須有耐心。”匯龍森孵化器董事長劉泳表示,“我們曾投資一個抗體服務企業,經過18年才獲得回報。服務創新實體經濟需要有很好的遠見,要構建孵化器投融資生態,打造專業性強的服務與投資團隊,才能為企業發展真正賦能。”
“創業孵化機構以多種方式投資在孵企業,是實現孵化機構與在孵企業共同成長的主要方式,過去也做過一些探索,但是成效還不是非常顯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新創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策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湛認為,孵化器投資在孵企業往往具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對在孵企業更加了解,更加掌握其發展實際狀況,但是往往會遇到投資入股資金實力和投資方式限制,以及投資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
謝吉華表示在多年探索中需直面如下現實挑戰。定價難。科技服務、場地租金如何合理折算成股權需要統一的規則和市場化工具。退出難。二級市場和股權流轉機制尚不完善,投資周期偏長。能力短板。孵化器普遍需要提升投研、投后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這不僅是孵化器投資模式的探索,更是建設完善科技金融生態、推動成果轉化制度化的重要課題。”
此外,我國創業孵化行業整體也面臨不少難點。“比如,底層資產盤活難。很多老舊廠房改造成孵化器后缺乏金融化和退出機制。體制機制瓶頸。國有孵化器在投融資配套、服務入股等方面仍有政策和體制約束,民間資本與國有孵化器之間的壁壘較大。盈利模式單一。部分創業孵化機構仍依賴租賃和基礎服務,缺乏可持續的造血能力。專業化能力不足。既懂技術又懂金融、既懂國內也懂國際規則的復合型人才依然稀缺。”謝吉華表示。
亟須政策落地共生
未來,如何有效推動孵化器多元化投資模式的落地實施?
李湛表示,應暢通創業孵化機構以物業租金入股、服務換股等方式投資在孵企業的路徑。在具體實施中,需嚴格篩選投資項目,重點投向早期、小型及硬科技領域,從而更有效地推動科技創新創業發展。此外,我國還需出臺專門政策,對采取此類投資模式的孵化器給予針對性支持。
“孵化器的專業化、國際化是必然發展趨勢,及早構建專業團隊,構建孵化器專業方向的資源體系,是做好孵化器投資的核心。這些能力建設,需要大量投入以及多年培養,很難一蹴而就。”劉泳建議相關部門圍繞在第一線服務實體創新的孵化器制定更加貼近實際的支持政策。
謝吉華認為,要勇于探索孵化器底層資產的退出通道、要推動民間資本與國有孵化器的融合、要不斷提升孵化器自身的專業化和國際化能力。未來孵化器投資不會停留在“投企業”層面,而是要通過生態構建、制度創新和資產盤活,加速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點。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