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徐丹寧 記者 葉偉)9月29日,《中國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智造活力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在2025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開幕式上發布。報告以指數為重要觀測窗口,深挖城市產業轉型的巨大潛能,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新”而行、向“智”而進。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憑借其高度集成與融合創新的特征,已成為塑造區域競爭優勢、重構產業格局的重要力量。對區域發展而言,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起到GDP乘數效應、創新外溢、碳中和支點等多維賦能作用,還在產業促進等方面可以發揮縱向集聚、橫向協同的核聚效用和引領作用。我國各大城市紛紛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提升城市能級、彰顯創新活力的發展戰略,競相布局、力爭突破。
為評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發展水平,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工信裝備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編制該《報告》,研判產業發展態勢,助力產業健康協同發展。
《報告》顯示,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產業支撐力、創新推動力、環境保障力、智能引領力、發展活躍力5個一級指標,下設13個二級指標、29個三級指標,運用熵值法確定權重,結合專家組意見評估并做出相應調整,通過中經周天數字經濟智能決策系統的“天算”智能分析助手得出指數結果。
“天算”由中國經濟信息社數字經濟研究中心自主研發,是一款聚焦于經濟數據分析垂直領域的智能體,采用“模型+算法+功能+場景”的綜合優化策略,具備宏觀經濟預測、綜合績效評價、全要素測算等經濟數據智能分析功能,實現決策效率指數級提升與知識傳承范式創新。
《報告》選取深圳、合肥、上海、重慶、北京、武漢等15個重點城市進行分析解讀。
其中,依托雄厚工業基礎與創新實力,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以技術引領實現產品升級,重構產業生態,加速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軍城市。《報告》指出,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發揮了先行軍、引領者的作用,廣州與重慶也在加快塑造智能網聯新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合肥憑借產量爆發式躍升,政策集成創標桿,顯示出強大的發展動能。
武漢等城市充分發揮整車企業的產業龍頭作用,強鏈補鏈,加速產業轉型,迅速提升產業競爭力,持續釋放發展新活力。常州等城市通過細分領域補鏈強鏈、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快塑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動能,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壯大的生力軍。
根據指數測算結果,《報告》給出六大建議,以期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因城精準施策,通過強化頂層設計與制度約束、建立動態監測與風險防控機制、聚焦地方特色與核心競爭力,構建產業生態。
二是強化優勢領域,完善本地化配套體系;構建高效機制,深化產業協同創新;拓展應用場景,激活數據要素價值,不斷深化協同創新。
三是優化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潛力,降低購買與使用門檻;構建完善可靠的基礎設施網絡,消除充電焦慮;加強宣傳引導,建立長效機制、營造發展生態,穩定發展預期。
四是政企同頻共振,建議企業構建多維度核心競爭力,以價值共鳴超越產品本身;政府將產業發展與城市文化建設相融合,將產業硬實力轉化為市民可感可知的文化景觀;企業與城市戰略同頻,打造品牌標桿。
五是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支持標準“出海”;優化全球產業鏈布局與風險防控,助力企業“出海”;打造標桿企業、標桿產品,推動品牌“出海”,升級出海體系。
六是強化資本賦能,創新產投策略,尊重產業發展規律與市場化運作機制,投資項目采取“內外并重”的精準扶持方針,加強協同機制建設。(徐丹寧)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