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洋
近日,中國軟件評測中心選取一批國內市場上活躍的知名多模態大模型產品,開展顯式標識檢測和隱式標識檢測工作。檢測結果顯示,被檢測樣本文生圖場景完全合規率為81.8%,文生視頻場景完全合規率為90.9%。與此同時,檢測發現某些大模型存在生成的圖片或視頻未發現任何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等情況,推測其生成功能的合規改造可能尚未完成或存在技術疏漏,不符合強制性標準要求。
據悉,此次選取的國內市場上活躍的知名多模態大模型產品,檢測時間為2025年9月1-2日,覆蓋文生圖和文生視頻兩大主流應用場景。
技術路線已逐步成熟
今年3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多個部門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標識辦法》)。當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網絡安全技術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已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述政策規定及標準均明確規定,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服務提供者需對生成內容進行顯著標識,且標識應包含顯式標識與隱式標識兩部分。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測評事業部副總經理孫佰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GC內容的標識要求是確保技術透明、可信的重要基石。
孫佰鑫介紹說,顯式標識的核心要求在于“清晰可見、不易去除、易于理解”,具體是指必須在生成內容的顯著位置(如圖片/視頻的角落、音頻的開始或結束、文本的標題或末尾)以明確的方式標注。例如,使用“AI生成”或“由人工智能創作”等字樣,或使用統一的公眾易于識別的徽標或水印,該標識應貫穿內容傳播的全周期。而隱式標識的關鍵信息可以理解為,內容的“數字身份證”或“基因密碼”,通常以元數據的形式嵌入在文本內部,需要特定工具才能讀取,其關鍵信息應至少包含生成模型標識、生成主體信息、生成時間戳、內容摘要/指紋。隱式標識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溯源、取證和驗證,為監管和責任認定提供技術依據。
此次檢測結果顯示,各大廠商在顯示標識方面普遍采用水印策略。在隱式標識方面,各主流廠商采用在元數據區中添加特定對象或鍵值的方式實現標準要求。同時,得益于主流視頻容器格式對元數據的良好支持以及標準化處理工具鏈的普及,視頻領域通過文本元數據添加標識的技術路徑已經逐步成熟。
孫佰鑫解釋說,被檢測樣本文生視頻場景完全合規率為超九成,略高于文生圖場景完全合規率,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部分廠商僅支持文生圖功能,不支持文生視頻,導致參與測試的文生圖廠商及樣本數量更多;且部分文生圖大模型廠商未能及時嵌入AIGC標識,拉低了整體合規率。
然而,孫佰鑫也表示,文生視頻(Text-to-Video)是當前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最前沿、技術難度最高的挑戰之一,涉及復雜的時空一致性、物理邏輯等問題,目前廠商的精力仍集中在攻克基礎生成質量、延長視頻時長等核心技術方面。
應實行分級分類治理
專家表示,強制標識制度能夠有效提升公眾對AIGC內容的辨別能力,同時也能倒逼廠商在技術研發之初就將合規性、可控性、可追溯性納入核心設計,而不是僅僅追求生成效果。
“這將促使廠商在識別精度、防篡改技術、溯源能力等方面展開良性競爭,從而優化整個行業的技術生態和競爭格局,淘汰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忽視社會責任的參與者。”孫佰鑫說。
孫佰鑫認為,隨著AIGC技術向教育、醫療、媒體等更多領域滲透,標識制度應進行動態化和精細化調整,實行“一類一策”甚至“一場景一策”的分級分類治理模式。
“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行業。”孫佰鑫表示,首先,風險等級存在差異,不同行業的風險容忍度完全不同。在醫療、金融、司法等領域,AIGC內容的錯誤可能直接危及生命財產安全或社會公平正義,因此,需要最高級別的標識要求,如強制、不可關閉的顯式標識和更詳盡的隱式溯源信息。在教育和媒體等領域,內容需要兼顧可信度和體驗,標識方式可以更靈活,但標準則需要嚴格。在娛樂、藝術創作領域,在確保基本標識的前提下,可以允許更藝術化、更不干擾體驗的標識方式。
其次,不同行業需要強調的標識信息側重點不同。如,醫療健康內容標識必須強烈警示“此內容不可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并需包含生成所依據的數據來源和模型局限性說明;新聞媒體需明確標注AI生成的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并可能要求注明信息源和自動化生成的程度;教育需要標識內容符合教學大綱版本、適合學齡段以及是否經過教育專家審核等額外信息。
第三,針對實時交互的AI醫生、沉浸式VR(虛擬現實)教育等不同形態的內容,還需要研發新的標識技術,如語音播報標識、虛擬環境中的標識等。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