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在金佛山黑葉猴遠程視頻監控點,工作人員李新在檢查觀測設備。
位于重慶市南川區的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片占地4萬多公頃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目前保護區內已記錄維管植物4016種,野生脊椎動物465種。
近年來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針對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銀杉和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為代表的珍稀物種引進科技手段建立立體化生態監測網絡和體系,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借助科學方法和技術設備的有力支撐,黑葉猴種群數量從2015年的21群150余只增加到目前的23群180余只,活動范圍也逐漸擴大;銀杉人工繁育幼苗成活率從不足10%提高到80%以上。
目前,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規劃建設生態廊道,連接碎片化棲息地,進一步運用科技手段打造區域生態保護的智慧平臺,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經驗。

9月22日,在銀杉群落監測樣地,工作人員李新在檢查調試監測系統。

9月23日,工作人員李新(左)、王泳鰻在安裝紅外相機。

9月23日拍攝的位于金佛山深處的銀杉群落監測樣地(無人機照片)。

9月22日,在銀杉群落監測樣地,工作人員李新(右)、王泳鰻在查看001號銀杉的健康狀況。

9月23日,在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工作人員李新通過視頻分析黑葉猴生活習性。

9月23日,在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工作人員韋冠吾在實驗室進行植物繁育實驗。

9月23日,在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工作人員李新在通過遠程視頻監控觀測黑葉猴的重點活動區域。

9月22日,在金佛山珍稀植物園,工作人員王泳鰻在為人工繁育的銀杉幼苗澆水。

這是9月22日拍攝的人工繁育的銀杉幼苗。

9月22日,在銀杉幼苗野外回歸地,李新(右)、王泳鰻在測量記錄銀杉幼苗生長情況。

9月22日,在銀杉群落監測樣地,李新在記錄野生銀杉幼苗生長情況。

9月22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懸崖上的水渠前往銀杉群落監測樣地。
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