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爭粉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在9月5-8日舉行的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介紹說,“十四五”時期,我國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340家,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1億臺(套),服務企業近400萬家次。工業互聯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打通了工業生產的信息大動脈,筑牢了制造業高效運行的數字底座。
伴隨我國工業互聯網邁入高質量發展、規模化推廣新階段,人工智能(AI)已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變量。8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黨委書記田川表示,人工智能正從工業互聯網的“輔助工具”變為“核心引擎”,賦予了工業互聯網實時優化、智能調度等能力。
雙向融合賦能產業智能場景
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新區的中聯智慧產業城,平均每6分鐘就生產一臺挖掘機、每10多分鐘就生產一臺起重機和混凝土泵車。
“我們將AI與工業互聯網技術深入應用于研發、生產、供應鏈及服務全流程,實現了工業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在制造場景的創新落地。”中聯重科旗下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光介紹說,中聯重科利用AI技術在流程方面實現生產體系精益化、設備方面實現生產設備自動化、管理方面實現生產運營數字化、操作方面實現生產執行智能化,打造端對端的卓越智能制造運營體系,實現制造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高質量、最大柔性。
位于沈陽鐵西區的鞍鋼智慧工廠,5G網絡覆蓋整個廠區。數百個高精度傳感器星羅棋布,實時且精準地采集鋼水溫度、軋制壓力以及設備運行狀態等關鍵數據。
據了解,鞍鋼集團利用智能模型優化鋼水處理工藝,生產成本降低15%,廢水排放減少21%。用“AI+”輔助生產和決策,企業的良品率、能耗比等指標均有改善。
“當下,工業互聯網正深刻地改變油氣儲運行業的生產模式。在我看來,最直觀的成效就是實現了安全與效率的雙提升。”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化部總監王學力表示,在安全保障方面,該企業借助一系列先進技術手段,基本達成了對管道風險的實時監控,并且能夠在分鐘級時間內做出應急響應。在效率提升上,通過自動分輸技術的應用,分輸調度操作工作量減少了 80%。同時,借助標識解析技術實現了核心物資“一碼到底”,可實時查詢物資的采購、物流、庫存等詳細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這一組數據背后是AI+工業互聯網的落地應用與價值創造。
工業互聯網成AI落地關鍵載體
“AI正成為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工業互聯網邁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兩者深度融合和雙向賦能將進一步增強創新發展動力,激發融合應用活力,釋放要素價值潛力,為推進工業互聯網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創新發展,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說。
“當前,通用人工智能在工業場景落地應用還面臨三大挑戰。”航天云網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員柴旭東舉例說,在可解釋性方面,AI大模型還存在幻覺和不確定性,然而工業領域必須機理清晰,而且工業對確定性、穩定性、準確性有更高要求。
“可以預見,未來的智能工廠將是由人與具有具身智能的智能機器人以及智能體的協作構成。”柴旭東表示,特別是依托包括融合工業互聯網和AI大模型的新型數字底座與新一代工業軟件,打造新質生產力加速推動未來制造模式創新和工業新業態升級。
“深化AI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成為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徐曉蘭提出,要夯實深度融合底座,強化工業互聯網與AI技術協同創新,培育一批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工業智能體;加快企業數智轉型,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數智轉型;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快建設工業高質量數據集,強化資金與人才支持力度。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