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鄧淑華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到2030年,衛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基礎設施、產業供給、技術標準、國際合作等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手機直連衛星等新模式新業態規模應用,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推動衛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發布不久,工信部向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頒發了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這是工信部按照《指導意見》及時優化衛星通信市場準入,促進我國衛星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之一。
業內人士表示,《指導意見》從政策創新、技術融合、產業生態和國際競爭等多維度賦能衛星通信產業,有利于激活創新能力,打造協同生態,推動天地融合,提升民生服務質量,將有力支撐我國建設網絡強國、航天強國、數字中國。
提速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建設
“近年來,隨著衛星載荷、商業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衛星通信特別是低軌衛星互聯網迎來跨越式發展,衛星通信產業在時隔數十年后又迎來蓬勃發展的新機遇。”北京大學電子學院信息與通信研究所碩士生導師呂國成表示,“我國疆域遼闊,產業發展對無線信號覆蓋提出更高要求。國家出臺《指導意見》,對規范和布局衛星互聯網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當前,我國衛星通信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穩步提升,已應用于應急通信、高空機載通信、遠洋船舶通信等領域,在地面網絡覆蓋不足的區域發揮至關重要作用。但我國衛星通信行業依然存在業務準入門檻高、行政審批繁復等問題,制約產業發展。
為深化衛星通信準入制度改革,促進衛星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支持低軌衛星互聯網加快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實現全球范圍內寬帶網絡覆蓋;支持電信運營商開展終端設備直連衛星業務,通過共建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高低軌衛星資源,加快推動衛星通信應用由專業領域向大眾領域普及延伸;組織開展衛星物聯網商用試驗,研究設立新型衛星通信業務,進一步向民營企業擴大開放。
“《指導意見》精準把握產業發展趨勢,通過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為衛星通信技術與應用創新提供堅實支撐。”北京炎黃國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虎表示,“該政策有助于培育壯大相關產業鏈,將加速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建設。”
發力手機直連衛星應用
當前,天地融合已成為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特征,手機、汽車、無人機等直連衛星創新探索活躍,有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眾多衛星應用中,手機直連衛星是未來星地融合通信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呂國成表示。
目前,我國華為Mate60系列、小米15 Ultra等多款機型已支持直連衛星功能。今年夏季北京暴雨“斷聯”期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為用戶提供免費北斗短信服務,無信號時仍可發送定位求助信息。此前,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已獲得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牌照,并于2023年9月首發手機直連衛星服務。
據悉,中國聯通近日獲得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后,可依法開展手機直連衛星等業務,深化應急通信、海事通信、偏遠地區通信等場景應用,豐富通信服務與產品供給。
業內人士預計,三大運營商之一中國移動也將申請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牌照或經營許可。除了三大運營商,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均有可能申請牌照或經營許可。
相關牌照或經營許可的含“金”量在哪里?深圳市工業互聯網協會秘書長張喻表示:“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牌照或經營許可,是經營移動衛星業務的前提條件,要進入市場提供服務,首先需要有牌照或者經營許可。一旦獲批,企業就等于拿到了未來賽道的入場券和優勢資源,可以更有底氣地布局商業模式和服務。尤其是三大運營商,背靠數億用戶和成熟渠道,一旦深度參與低軌星座運營,就可能成為衛星企業發展的加速器,把‘技術樣機’真正推向‘規模應用’。”
積極有序擴大市場開放
除了手機、汽車、無人機等直連衛星新模式新業態外,《指導意見》提出一系列其他有序擴大市場開放的積極舉措。
“在《指導意見》19條舉措中,有一條值得重點關注。”張喻表示,“《指導意見》第三條提出‘支持探索新型衛星通信業務’。除了衛星直連通信外,衛星物聯網未來可期。作為地面蜂窩網絡和非蜂窩網絡的補充,衛星物聯網特別適合農業生產、資產跟蹤、海上運輸、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勘探、公用事業、建筑和政府等領域的應用。”
國際電信聯盟(ITU)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仍有近26億人未接入互聯網,占全球人口的1/3。偏遠山區、海洋、沙漠等地區長期處于“信號荒漠”狀態。當前,全球在軌衛星已突破1萬顆,其中低軌道衛星占比超過83%,低軌道衛星中通信衛星占比達66.80%。未來,以GW、G60為代表的低軌衛星星座將激活“天空地海”多元化應用場景,成為衛星互聯網一體化6G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及商業航天進入快速發展期。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接下來,我國需進一步完善政策配套與實施,加快出臺頻譜分配、安全審查等細則;提升運力與技術自主性,加速火箭回收技術商業化,突破發射運力瓶頸,推進核心設備國產化;強化國際資源協調,深度參與ITU規則制定,推動建立6G頻譜劃分和衛星管控單位協調機制,減少頻軌資源沖突與太空垃圾威脅。
“《指導意見》體現了國家支持空天科技產業化的明確導向,我們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期待各方攜手,共繪空天科技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業內人士表示。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