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李洋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新國標”)9月1日正式實施。新國標以提高安全準入門檻為核心,將電池管理系統和唯一性編碼等納入核心要求,推動北斗定位、通信及動態安全檢測等技術從“選配”轉為“標配”,加速行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
技術的升級與行業的洗牌也將推動市場向高質量產品集中,重塑市場競爭格局。
全環節提標
分階段平穩過渡
從核心要求看,新國標重點強化三大維度突破:一是強化安全性能,除明確非金屬材料防火阻燃標準外,進一步完善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技術指標,規定鋰電池需通過熱失控、過充、短路等嚴苛測試并強制配備電池管理系統(BMS),同時限制電動自行車塑料使用量(不超過整車質量的5.5%),從材料選擇到核心部件設計,全面降低火災、非法改裝風險;二是推動智能升級,首次將北斗定位、通信與動態安全監測功能納入強制規范,落實“一車一池一充一碼”管理,車主可實時掌握車輛狀態,及時應對電池異常、車輛被盜等問題,從技術層面大幅度遏制非法改裝行為;三是規范質量與使用,新增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和產品一致性要求,明確生產企業需在銘牌、產品合格證上標注車輛建議使用年限,讓消費者清晰了解產品生命周期,保障知情權。
在實施節奏上,新國標采取“分領域、分時間”的漸進式推進策略:生產端,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新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必須符合新國標要求;銷售端,2025年8月31日前按舊標準生產的車輛可享受3個月銷售過渡期,允許銷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后,所有在售車輛須全部符合新國標;使用端,已購買的非合規車輛不強制淘汰,各地政府可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以舊換新等政策引導消費者更新換代。此外,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新規明確出廠銷售的電動自行車需獲得CCC認證并標注認證標志,確保產品符合強制性標準。
為推動新國標落地,相關部門已出臺多項配套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分別于2024年8月和12月發布兩批《符合<電動自行車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門還聯合印發相關舉措,從生產、認證、銷售、登記等全產業鏈環節強化監管。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在7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當前中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約3.8億輛,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總量和占比逐步提高。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已部署全國專項行動,推進鋰電池健康評估及報廢回收,進一步壓減存量安全隱患。
頭部企業搶先轉型
中小企業面臨雙重壓力
面對新國標的技術要求與合規壓力,不同規模企業的應對能力與轉型節奏差異顯著。
頭部企業憑借供應鏈整合能力與技術儲備,充分利用新國標發布后的過渡期提前布局,快速完成生產與產品切換。
例如,新日股份通過“預生產、緩釋放”的節奏控制模式,合理規劃新標車型的生產與市場投放;愛瑪采用“以銷定產”模式,依據渠道訂單靈活排產,并從9月1日起全面停產舊車型;綠源集團圍繞防火阻燃、塑料使用比例及防篡改等新要求,全面升級產品線并推進技術革新,目前已有兩款車型首批通過新國標CCC認證,多款正在認證中,生產線改造也基本完成,預計可按時達標。
與之相對,中小企業則面臨合規成本高、技術門檻提升的雙重壓力,多數仍處于等待新國標認證階段。
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盧克林介紹說,實施新國標后,單車成本增加約600-700元,且認證周期長、技術門檻高,部分企業因資金不足已停產等待認證。“這種轉型能力的差距,將進一步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行業CR5(前五名品牌份額)預計從目前的60%向70%邁進。”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儲備、規模化生產能力,能更快消化合規成本,鞏固市場地位;而中小企業若缺乏資金與技術支撐,可能因成本壓力退出主流市場,或轉向代工、細分場景等領域,形成“頭部主導、長尾分化”的格局。
短期波動后趨穩
高質量發展成主流
新國標實施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影響貫穿短期與長期。
“短期看,行業或出現波動。”王鵬認為,新國標強化安全標準的短期效應是加速行業洗牌,而新車成本上升也可能暫時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導致市場規模起伏。“但長期看,隨著消費者對安全、智能需求的提升,以及以舊換新、分期付款等政策與促銷方式的推動,市場將逐步回歸穩定增長。”
艾瑞咨詢此前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當前電動兩輪車智能化功能已成為車主購車關注的第三大因素,僅次于電池及續航、車輛耐用性,行業智能化趨勢顯著。
據了解,早在2020年7月份,相關企業就已推動北斗應用賦能電動自行車。雅迪、愛瑪等企業在2021年就宣布在2022年實現千萬級智聯電動車標配北斗,率先形成北斗數據應用產業生態。
九號公司發布的上半年報告顯示,該企業深耕智能化研發,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9.5%達5.22億元,研發人員增至1786人;截至2025年7月18日,其智能電動兩輪車在中國市場累計出貨量突破800萬臺,從700萬臺增量到800萬臺僅用64天。
“從產業鏈發展看,新國標將推動行業從‘單一硬件生產’向‘硬件+數據服務’轉型。”王鵬表示,上游環節,北斗定位模塊和智能傳感器等硬件需求激增,將倒逼零部件企業技術迭代,推動電池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向高安全性和智能化方向升級;中游環節,整車制造需整合車聯網技術,通過騎行數據優化產品設計與售后服務,催生訂閱制、換電模式等新業態;下游環節,動態安全監測功能支持的遠程故障診斷、保險定制等運營服務將成為競爭焦點,推動行業從產品競爭轉向全生命周期管理。
“但從發展方向看,‘平衡安全升級與成本控制’或將成為企業長期攻關的課題。企業可通過分層產品策略、以舊換新補貼、服務增值模式提升市場接受度。”盧克林說。
專家表示,新國標不僅是安全與技術的“升級令”,更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導航圖”。未來,隨著政策監管持續完善、企業技術不斷突破、市場需求穩步釋放,電動自行車行業將徹底告別“低質低價”的粗放模式,邁入“安全為基、智能為翼、服務為核”的全新發展階段。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