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對多翼予以資源支持,我本人也被聘為研究員,牽頭研究院的‘AI+低空’板塊,有極大的自由度。”談及自己的創業“雙城記”,多翼創始人王洋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自己基本每兩周往返浙粵一次。公司在深圳和杭州設有雙中心,目前浙江的業務推進非常快。
近日,記者隨“創新創業看浙大”主題調研行走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了解浙江大學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為紐帶,聯動環杭州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在人才培養、科技合作、校友創業、創新載體等方面開展的探索實踐。
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深圳市浙江大學校友會會長朱躍龍表示,兩個灣區從以往的相對獨立,到如今越發深入、頻繁地聯動實踐,這一過程中,浙大以“求是創新”精神為核心,鍛造了“科技—產業—金融”這一創新創業的“黃金三角”。
自2007年從浙大電氣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王洋選擇到國外深造。2015年回國創辦多翼。企業十余年深耕低空智能調度和低空智駕技術,為低空智能網聯體系建設提供軟硬件一體化產品和技術服務,實現“基礎設施即飛行能力”。
數年前,浙大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在杭州蕭山落戶,將“低空+AI”列為研究方向之一,為此招攬人才、對接優勢企業。身為浙大校友的王洋及其公司引起研究院的注意,雙方就此結緣。隨著低空經濟的加速發展,在研究院的支持下,王洋帶領AI+低空團隊調動產學研資源,快速迭代低空智能技術、構建服務低空智能網聯體系建設的完整產品矩陣賦能全國各地低空基建,在舟山、杭州、深圳等多地完成低空經濟標桿項目。
去年底,由多翼提供核心產品和技術支持的舟山首個智能網聯低空測試基地建成投運。該基地已獲批華東最大試飛空域,總計283平方公里、14個起降點、8組40余條航線,能滿足各類垂直起降飛行器的試飛需求和飛行活動。
從浙大畢業,因為創新創業,與母校加深聯系。浙大機械工程學院2012屆校友薛耀和王洋在這方面有相似的經歷。擁有9年留學經歷的他,從事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底層技術及臨床應用的研發。
2022年,薛耀與伙伴創立深圳未來腦律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該公司開發的用于疼痛、睡眠障礙輔助治療以及改善焦慮和抑郁的穿戴式閉環神經調控系統,已經被推向全球市場。
“我們在浙大湖州研究院成立了智能神經調控中心,本人則擔任中心副主任。”薛耀介紹,依托研究院,團隊得以參與申報浙江省“尖兵”“領雁”科技計劃項目,從而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更新。
朱躍龍表示:“為持續推進雙灣聯動,未來深圳市浙江大學校友會將探索飛地加速器模式,為創業校友陪跑、護航,同時壯大創投共同體,爭取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求是創投聯盟,強化對硬科技賽道的項目投資,推動設立跨境科創基金,助力更多科研成果轉化出海。”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