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孫立彬
近日,“萬物智聯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論壇”在北京舉辦,世界物聯網大會執委會主席何緒明在論壇上表示,數字經濟向萬物智聯高級數字經濟形態發展,物聯網智能技術驅動的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全球50多個主要經濟體國家都在爭先恐后搶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
萬物智聯數字經濟
蓬勃發展
萬物智聯數字經濟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萬物智聯數字經濟的認識和實踐”的報告中闡明:萬物智聯數字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形態:指以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AI)技術深度融合和應用為技術基礎實現萬物智聯,以數字化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作為重要載體,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效率提升。
相比傳統的物聯網數字經濟,萬物智聯數字經濟優勢明顯。李伯虎表示,其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更廣泛的連接與協同。在萬物智聯階段,不僅設備之間的連接更加廣泛和深入,而且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之間數據共享的協同也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二是更智能的應用與服務。這些智能化的應用和服務將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力和民眾生活質量;三是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利用。根據物聯網技術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和能耗情況,可以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和能源供應策略,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和能耗水平。這種高效的資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將十分有助于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全球數字連接的加速發展顯示,萬物智聯數字經濟正在蓬勃發展。
何緒明展示的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物的連接數有望超過300億,增幅在20%以上;中國物的連接數估計超過30億,增幅近20%。全球數字經濟總量超過40萬億美元,增幅近15%。
全球技術市場研究咨詢機構Omdia的研究顯示,2020-2029年這10年期間,全球移動網與固定網寬帶的連接數,以年均將近18%的增長率穩步攀升。
全球云網寬帶產業協會主席李正茂表示,全球各國政府與運營商積極布局,推出千兆社會、萬兆城市等發展計劃,以高速網絡為引擎,全力支持數字經濟騰飛。千兆網絡的普及,不僅重塑寬帶行業的競爭格局,更加成為推行技術革新、服務升級與用戶體驗躍升的核心力量。有數據顯示,寬帶的普及率,每提升10個百分點,就會帶動GDP增長1.8個百分點。
萬物智聯數字經濟未來將如何發展?
李伯虎認為,一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將推動萬物智聯數字化向高質量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二是以大模型、智能計算等先進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融合加速,驅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三是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速發展;四是數字要素市場體系加速成熟。
中國萬物智聯數字經濟
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在政策賦能、市場驅動與行業深耕的合力下,中國在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領域已躋身世界前列。信息通信領域,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信息通信網絡,光纖寬帶用戶占比超過99%,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首批168個小區、工廠和園區的萬兆光網試點部署順利開展。5G網絡覆蓋所有地級市、縣城城區和98%的鄉鎮鎮區,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27億戶。我國在用算力標準機架達1043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到748EFLOPS,為海量數據計算提供智能底座。
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為萬物智聯提供了堅實的網絡支撐。相關資料顯示,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天翼、移動和聯通等企業在政務、金融、工業等多個領域打造了眾多成功案例,為各類企業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服務。
聞庫認為,萬物智聯催生高級數字經濟,這是物聯網智能技術與傳統數字經濟或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內涵是以新網絡、新數據、新模式、新業態為關鍵要素的新質生產力。從互聯網到物聯網、從感知中國到數智中國、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中國正在經歷人類經濟社會又一場偉大的變革。
在諸多積極因素的共同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何緒明表示,就數字經濟規模而言,美國目前居世界第一,其市場規模超過15萬億美元。預計明年中國將超過美國的數字經濟規模。
對于接下來中國萬物智聯數字經濟將如何發展,李伯虎建議:宏觀發展策略要做到“6個注重”,科技發展要做到“8個重視”。
“6個注重”,即注重企業為中心的政產學研金用結合的各級科學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注重產業鏈的完善布局,特別是芯片與軟件產品及其服務鏈的布局;注重各類人才培養,特別是跨學科人才培養;注重國家、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5G/6G網絡、未來網絡與數據庫、模型庫、算法庫和算力的建設;注重國家地方新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特別是智能+文化的建設與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政策支持;注重數字化、網絡化/云化、智能化科學技術、應用、產業的協調發展。
“8個重視”,即重視數字孿生等熱點技術的創新發展;重視加強系統中的設計、生產、管理、試驗、保障服務等各個階段的新模式、新流程、新技術、新業態的研究;重視數據庫、算法庫、模型庫、知識庫、大數據平臺、計算能力等基礎能力的研究與建設;重視符合分享經濟模式的技術研究;重視安全技術及相關標準和評估指標體系技術研究;重視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新發展,它正向強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及超人工智能發展;重視打造我國自主產業通用標準體系,并參與國際標準體系構建;重視社會智能相關理念與技術的持續新發展。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